工業設計作為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關鍵一環,是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如何推進工業設計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實現雙向發力、創新發展?3月10日,在淄川區舉行的工業設計賦能淄博市制造業單項冠軍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活動,給出了答案。
作為今年淄博市工業設計賦能行動的首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邀請了工業設計領域的專家進行主旨演講,并在座談交流環節為與會企業答疑解惑。
山東泰展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展機電)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家門口有這樣的學習機會非常難得。我們公司主要研發生產空氣懸架系統、汽車制動系統等多個領域產品,發展中面臨不少技術壁壘,希望借此次活動與行業專家建立聯系,獲得更多支持。”像泰展機電這樣的企業,在淄博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上并非個例,大家都急切渴望借助工業設計的力量打破發展瓶頸。
當下,國內眾多車企通過設計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充分顯現出工業設計在汽車產業產品功能迭代、外觀升級、用戶體驗提升及品牌價值塑造等方面的強大作用。比亞迪、奇瑞、小米等品牌汽車借助工業設計,贏得全國乃至全球消費者青睞,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這些案例也為淄博本地企業發展照亮了前路。
當日,與會人員還參觀了山東吉利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展廳。該公司憑借“技術+制造+生態”三位一體戰略布局,在智能化、綠色化、場景化領域構筑起獨特競爭優勢。其推出的吉利雷達自上市以來,連續兩年在中國新能源皮卡市場占有率位居榜首,業務已經拓展至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吉利雷達純電皮卡基于純電生態正向研發,兼具新能源車型動力強勁、用車成本低的優勢,以及傳統燃油皮卡的裝載和全地形通過能力,為更多車企提供了借鑒思路。
圖為山東吉利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實地參觀帶來直觀感受,理論學習拓寬思維視野。業內專家趙丹華教授以《融合與跨越 新能源交通與智慧座艙——智能化時代用戶出行體驗的探索與設計》為題,結合范式改變、觸動體驗、場景審美等專業概念展開演講,為大家打開了設計領域的全新視野。
圖為業內專家趙丹華正在進行演講
“我們深知制定企業標準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操作?”“受區域限制,企業存在人才流失問題,希望政府給予指導。”“僅憑企業自身力量,難以打破本土市場壁壘。”現場,參會企業相關負責人,紛紛提出各自面臨的難題。
活動的意義就在于能夠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難題。針對制定標準問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回應:“企業要在練好基本功的同時,積極參加相關活動,加強與專家溝通,積累經驗。有些參會企業的產品已達到國內頂尖水平,可嘗試將企業標準提升為行業標準,增強市場影響力。”
對于不少已經“出海”的企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提醒:“我們的產品出口到哪里,商標和專利就要緊跟著到哪里注冊,以免后續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對于現場未能解答的問題,主辦方還建立了微信群,以便持續跟進。
一場活動,實實在在地為企業發展賦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寧表示,通過強化項目帶動,加強工業設計人才培育等舉措,我市已經形成了濃厚的工業設計氛圍。接下來,希望各鏈上企業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細分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推陳出新、打造爆品,以領先的技術、品牌、口碑搶占國內外市場,推動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創建更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塑強我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