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由比亞迪喊出的“智駕平權”口號,被視為新勢力黑馬的零跑,此時的心態是“從容”。
在3月10日的零跑LEAP 3.5技術暨B10預售發布會上,零跑發布了B系列首款車型B10,將激光雷達+高階智駕的價格打到了12萬級別。
“雖然我們才在智駕平權方面發聲,但實際上,零跑一年前就在這方面開始做準備。”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透露。
理工男出身的朱江明低調、務實,崇尚“先干,干出成績之后再對外發聲”。零跑在技術領域的積累,同樣如此。
一度被貼上“價格屠夫”“半價理想”等標簽的零跑,在汽車行業被視為性價比的代表,但朱江明本人并不認可這個詞。他認為,零跑的極致性價比源自對技術創新的追求,而性價比容易給人一種低端的感覺。“大家理解的性價比可能是相對低端,零跑做的是品價比,品質就會有高端、中端和低端。”
過去兩年,雪豹財經社曾兩次專訪朱江明,第一次是在2023年5月,那時候零跑還掙扎在生死線上,雖然月銷量超過1萬輛,但毛利率尚未轉正(編者注:2023年Q3零跑毛利率首次轉正)。彼時,零跑身上的標簽還是“車圈小米”,但朱江明已經不太喜歡這個標簽了。(詳見雪豹財經社)
朱江明希望,人們提到零跑的第一反應不是低價,而是技術和創新,他相信零跑未來在智能駕駛領域可以超越特斯拉。
一年后,零跑的經營狀況明顯改善。2024年6月,零跑銷量首次突破2萬輛,雪豹財經社再次見到朱江明,在同一間咖啡吧再次聊到了零跑的“標簽”。這一次,朱江明表示,零跑在汽車行業的定位應該像優衣庫在服裝行業一樣,比一般產品貴一點,但質量也會更好。(詳見雪豹財經社)
在他看來,技術創新才是零跑的傳統,把價格打下來,只不過是技術實力的一種體現。
技術降本,是零跑做到極致性價比的根本。這主要體現在高度的集成化和平臺化上:把更多零部件集成在一起,讓更多零部件可以在不同產品上通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據朱江明透露,目前零跑有65%以上的整車零部件自造,大幅降低了零部件成本;通過平臺化,同一系列車型的零部件共享率達到85%。
在新車發布的同一天,零跑公布了2024年Q4財報,期內實現了凈利潤轉正,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實現盈利的公司,單季毛利率達到13.3%,創歷史新高。銷量方面,過去一年零跑賣出了29.37萬輛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三。
從財報數據也能看出,實現極致性價比,不一定需要付出犧牲利潤的代價。
發布會次日,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零跑汽車副總裁李騰飛接受群訪,雪豹財經社受邀參加。以下是對話節選(內容經摘編):
智駕平權,一年前就開始準備
Q:行業里都在講智駕平權,本質上也是一種變相的價格戰,零跑怎么看?
朱江明:智駕平權確實比較熱,大家都在說智駕是標配。零跑相對比較從容,雖然直到昨天的發布會才在這方面發聲,但實際上零跑一年前就在智駕平權上開始做準備,才有了今天的B10標配激光雷達、高級智駕。
B10的預售價格,也不是受今年新興起的智駕熱影響,而是半年前就定好了這個價格,沒有變過。
不可能是看到比亞迪發布全民智駕了,馬上就跟進。把智駕作為標準配置是我們前期的策略,也是零跑一直以來的追求。
Q:昨天發布B10之后,零跑進入了比亞迪最強勢的價格區間(10萬~15萬元)。零跑和比亞迪相比,最大的優勢在哪里?
朱江明:這個很難說,各有各的優勢。零跑的優勢更多的是平臺化能力,在架構上的規劃會更清晰一點,共用性可能會更強一些。但比亞迪的規模比我們大,應該在成本上更有優勢一些。
曹力:我補充一下,朱總可能說得含蓄了一點。零跑和比亞迪有各自的優勢,零跑在電子這一塊的核心系統零部件上研究得更深,而且整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協作的產品,所以零跑在核心零部件、核心系統協同以及整車新能源架構上,協同性更高,同價位的比亞迪沒有我們的競爭力強。
Q:之前廣汽的激光雷達+高階智駕是14萬,零跑把這一配置打到了12萬,是怎么做到的?單車利潤是多少?
朱江明:首先在方案上進行了優化,零跑的解決方案是最新一代激光雷達、最新的高通4納米8650芯片,在成本和功耗上更占優勢。
此外,通過LEAP3.5技術平臺,零跑用更多的集成節省成本。至于利潤,肯定也不能虧本,我們希望B系列的利潤可以做到比較好的水平,毛利率至少能超過個位數。
Q:零跑作為車圈的“價格屠夫”,后續還可以從什么地方降低成本?
曹力:一方面,零跑會持續發揮自研和平臺化的優勢,把自研零部件通過平臺化整合,放大成本優勢。另一方面,電池、電驅、熱管理、智駕和域控制器都是平臺通用的,這部分隨著銷量增加,成本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電子行業的變革速度比機械行業更快,現在整車越來越電子化,變革機會也越來越多。不管是摩爾定律,還是其他技術方案,只要我們有技術實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質量,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今年的出口目標是5萬輛
Q:昨天的業績發布會把2025年的銷量目標從50萬輛提高到了50萬~60萬輛,原因是什么?
朱江明:去年零跑銷量接近30萬輛,Q4月銷量達到了4萬輛,如果能夠保持,全年就是48萬輛。加上我們發布了B10,6月還有B01和B05,2025年肯定會有增量的。
另外,去年海外市場銷量只有1.3萬輛,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這也是增量。2025年做到超過50萬輛還是很有可能的,昨天的預訂也超出預期,給我們增添了很多信心。
Q:B系列在2025年的目標銷量中大概占比如何?2025年的毛利率設定是10%~11%,比去年Q4略低,是出于什么考慮?
朱江明:考慮到2025年的競爭態勢,我們調低了毛利率預期,相對來說比較保守。
我們對B系列的預期比較高,希望到2025年年底達到或超過C系列的銷量。C和B涵蓋了10萬~20萬的價格區間,會占到整個汽車行業銷量的60%以上。
Q:零跑國際化進程如何?與Stellantis的合作進展怎么樣?
朱江明:和Stellantis的合作非常順利,進展也很快。雙方在2023年10月簽的協議,11月做了交割,這也是外資入股中國企業最快的。公司注冊完成后,團隊在2024年5月全部就緒,6月就有了200~300家經營商渠道,7月我們的兩款車就緒,9月所有的車到了歐洲和全球。
2024年底,我們擁有400~500家海外經銷商,現在每個月有2000多輛銷量。去年我們出口13700輛,今年的目標是完成5萬輛以上。
今年的主要任務是在歐洲做本地化制造落地,B10在中國發布、量產一個季度后,會通過整車出口的方式在歐洲和全球市場進行銷售。
Q:零跑今年的出口目標大概是5萬輛,其中B10在海外的預期銷量大概是多少?今年出海的重點工作是本地化,具體會做哪些工作?如何制定差異化的海外市場戰略?
曹力:B10是4月在國內正式交付,年中才能拿到歐洲的認證,到交付已經接近Q4了,所以B10今年海外占比不會太高,海外仍然聚焦在T03和C10。
在海外本地化的具體工作上,首先要選址,我們會在歐洲看合適的生產場地,也會考慮將Stellantis現有的整車產能導入我們的第一款車型。
差異化方面,ABC系列都是聚焦全球化的車型,我們會針對全球不同市場,做不同配置的差異化設計。D對海外市場來說可能有一點太大了,還是聚焦國內市場。
平臺級合作會讓雙方受益
Q:和一汽簽署合作備忘錄對零跑來說有什么意義?下一步會不會有股權方面的合作?
朱江明:和一汽的合作從2019年到現在,經歷了很多次談判,包括前期和奔騰簽的戰略協議,去年差一點和捷達達成了合作。這次的戰略合作協議之后,很快會有一些項目落地,股權合作當前還在探討過程中。
Q:和一汽合作背后有哪些考量因素?
朱江明:零跑有全域自研能力,除了整車之外,也附帶很多零部件。2024年,我們達成了10個零部件外部客戶定點的項目,想更多地擴大規模,分攤開發成本,這是主要原因。除了零部件,平臺級的合作會讓雙方更多地受益,減少雙方投入,每一個平臺可以獲得更大規模的銷量。
Q:零部件外供之后,這部分收入可以給零跑貢獻多大的毛利?
朱江明:目前還是初期階段,最快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外供的定點項目才會開始供貨。
Q:未來零跑是否會把LEAP3.5開放給Stellantis和一汽?
曹力:我們會做好整體的打包解決方案,或者是充當零部件供應商的角色,但并不是把整個系統方案作為技術出售,這個目前是沒有的。
Q:除了一汽和Stellantis,未來會不會與更多車企合作?
朱江明:我們在海外和Stellantis合作以后,有一定的排他性,再和別的車企入股合作概率比較低,更多的是零部件的合作。國內的話,也是零部件的合作會更多一些。
零跑80%的經銷商是盈利的
Q:車企最終活下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朱江明:首先要有耐心。汽車行業是長跑,踏空一步可能要幾年才能緩過來,所以規劃能力是很重要的。其次,汽車行業是制造業,雖然品牌的經營能力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產品,一切在于產品。這些才是生存的根本。
未來到底能生存下來多少家很難講,但我認為至少七八家還是會有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主導者。
Q:從2022年到2024年,零跑銷售門店的數量和覆蓋的城市并沒有太大增長,2024年還有縮減。為什么?
朱江明:雖然總數減少了,但是具備銷售、交付、服務等綜合能力的門店數量增加了很多,有200多家。我們也進行了區域優化,希望經銷商不要相互沖突,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5年,我們會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調整,做到1000~1200家網點。過去一年,零跑80%的經銷商是盈利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
Q:何小鵬說有全域自研能力的車企會比較容易切入人型機器人賽道,零跑有這方面的計劃嗎?
朱江明:機器人這一塊,零跑說的比較少,先干,還沒有形成自己真正的能力,或者真正的結果。我們目前有幾十個人的團隊在預演,這些技術都是零跑具備的,有非常完整的做機器人的團隊。
Q:理想已經在往純電進攻了,零跑對增程技術是什么看法?
曹力:零跑大部分車型還是純電,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是純電,這是共識。只是在目前的過渡階段,可能還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增程或是混動會有一部分市場。
零跑在小車上的布局以純電為主,大車比如說C系列,每個車型都有增程的配置,D系列在短期和中期還是會有純電和增程的配置。越是大的車,遠行的比例會更大,所以小車以純電為主,中大型車以增程和純電為主。長期來看,隨著電芯的能量密度更大、充電的便利性更好,純電會越來越好。
Q:今年零跑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朱江明:挑戰的話,還是競爭。天天都有“卷”的消息,競爭是非常大的。但我們已經準備很充分了,很有信心把今年的戰役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