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賽西威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德賽西威實現營業收入276.18億元,同比增長26.06%,2021至2024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2.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05億元,同比增長29.62%,2021-2024年復合增長率34.01%。

三大板塊協同發力,驅動業績上揚
德賽西威旗下主要有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核心板塊,隨著汽車智能化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單車價值量的顯著增長,其核心業務板塊的業績實現強勁增長。
智能座艙業務表現尤為亮眼,去年營收達182.3億元,同比增長15.36%,新項目訂單年化銷售額超160億元。
年報顯示,去年,德賽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艙平臺已實現規模化量產,并在理想汽車等客戶中成功配套。同時,其持續獲得了奇瑞汽車、吉利汽車、廣汽豐田、理想汽車、廣汽埃安、TATA等多家車企的新項目訂單,有力推動了智能座艙業務的快速增長。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財報
據悉,在新產品方面,德賽西威基于全新AI芯片推出第五代智能座艙平臺。其構建了第五代智能座艙的底層鏈路設計,并結合自研板端大模型與云端應用,滿足用戶在車端設備、跨端設備、云端的豐富場景中管理和操作的需求。此外,第五代智能座艙平臺支持實時決策、自適應響應和主動協助,打造專屬座艙智能管家,為汽車制造商提供實現智能、直觀、個性化駕乘體驗的有力工具。
智能駕駛業務去年則實現營收73.14億元,同比大增63.06%,新項目訂單年化銷售額接近100億元。
在智能駕駛域控制器領域,德賽西威產品矩陣不斷優化升級,全面覆蓋多樣化市場需求。目前,其高算力平臺已成功實現規模化量產,為理想汽車、小鵬汽車、極氪汽車、長城汽車、廣汽埃安、路特斯等多家知名車企提供配套支持。去年其還成功拿下長城汽車、奇瑞汽車、廣汽埃安、廣汽豐田、小鵬汽車等車企新項目訂單。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財報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在該領域,德賽西威與多家車企達成深度合作。
比如,其與奇瑞汽車達成相關合作,共同開發艙駕一體中央計算平臺,該平臺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中央計算平臺ICPS01E打造,采用創新的單芯片多域融合解決方案,成為業內首款可量產艙駕一體SOC產品,標志著其在智能駕駛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再比如,其與昊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基于新一代高算力芯片共同研發推動新一代艙駕一體乃至中央計算平臺的加速落地,適配L4高級別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需求。
在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領域,去年德賽西威基于國產高算力芯片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成功通過汽車行業最高安全等級ASIL D認證。
在傳感器和T-Box產品領域,其推出了新一代高性能CRD03P角雷達產品。同時積極布局FRD02級聯成像雷達、FRD03前向毫米波雷達、CRD03E角雷達等系列傳感器產品,構建起完整的感知系統解決方案。去年,其傳感器相關產品已獲得廣汽豐田、奇瑞汽車、TATA等海內外車企的新項目訂單。
將目光轉向網聯服務及其他業務,去年德賽西威持續深化與理想汽車、長安汽車、小鵬汽車、捷途汽車、MERCEDES-BENZ、VOLVO、上汽通用五菱、廣汽豐田、一汽豐田、一汽-大眾等戰略客戶在網聯服務業務的合作。產品服務范圍覆蓋生態系統、基礎軟件平臺、智能進入解決方案、智能周邊產品、網絡安全防護、OTA升級等全棧式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財報
值得注意的是,德賽西威不僅創收能力突出,成本管理與盈利能力也十分出色。去年,德賽西威毛利率為19.88%,同比基本持平,凈利率提升至7.31%,顯示出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
國內業務增長強勁,海外業務也有突破
德賽西威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境內銷售額達到259.1億元,同比增長27.86%,占整體營業收入的93.82%,境外銷售額為17.08億元,同比增長3.89%,營收占比為6.18%。
很顯然,中國市場仍是德賽西威的主要營收來源,但境外銷售額也呈現出持續增長且加速的趨勢。根據此前數據,2024年上半年德賽西威境外銷售額為7.59億元,這意味著,下半年其境外銷售額接近10億元,較上半年進一步提升。
這一成績得益于德賽西威持續加速的國際化步伐。
德賽西威首席執行官徐建此前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表示:“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并非近兩年才啟動,2010年獨立后,公司從2011年便開始著手,至今已布局十余年。目前,我們已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北美等地完成布局。”
進入2024年,加速出海更是成為德賽西威發展的主旋律。通過全方位推進國際化布局,其在業務拓展和運營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業務開拓方面,德賽西威目前已獲得TATA MOTORS、VOLKSWAGEN、MAZDA、STELLANTIS、SEAT、TOYOTA、SKODA、VOLVO、FORD、AUDI、LEXUS、SUZUKI等國際知名車企的新項目訂單。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德賽西威成功突破白點客戶 HONDA,進一步拓寬了自身在國際市場的客戶版圖。
這一年,德賽西威海外訂單規模一舉超過50億元,同比增長幅度更是超過120%,訂單量的爆發式增長有力地證明了其產品與服務在國際市場的強大競爭力。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官方海報截圖
在運營體系建設方面,德賽西威在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全球汽車制造重點區域默默耕耘長達十余年,積累了深厚的本土化運營經驗。這種本地化運營能力,使得德賽西威能夠深入了解當地市場需求、法規政策、文化習慣等,進而針對性地調整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以及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實現與當地市場的深度融合。
去年,德賽西威在歐洲的布局持續升級。歐洲新科技園區在德國魏瑪正式奠基,這一舉措將大幅提升德賽西威在歐洲的研發實力與技術創新能力,加速其在歐洲市場的國際化進程。與此同時,德賽西威歐洲公司在法國巴黎成立了首個辦公室,進一步強化客戶屬地服務能力。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
除此之外,德賽西威西班牙智能工廠已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底竣工,2026年開始向客戶供應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一系列智能化產品。
德賽西威表示,隨著西班牙智能工廠投入量產,將顯著提升公司在歐洲市場的戰略布局,為擴大歐洲市場份額奠定堅實基礎。
業務格局有望更加均衡,未來潛力可期
從前文可以清晰洞察到,在過往的一年里,智能座艙業務依舊是德賽西威最為核心的營收支柱。該業務在德賽西威整體營收中的占比高達66.01%,展現出其在公司業務版圖中的主導地位。
與之相比,智能駕駛、網聯服務及其他業務在德賽西威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則相對較低。具體來看,去年智能駕駛業務營收占比為26.48%,而網聯服務及其他業務占比僅為7.5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幾年行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德賽西威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這兩個板塊呈現出極為強勁的增長勢頭。經過持續增長,它們的業務體量已顯著增大,且增長態勢較好。
尤其是智能駕駛業務,持續保持著極為強勁的增長態勢。年報顯示,去年德賽西威智能駕駛產品新項目訂單年化銷售額接近100億元,這一成績無疑彰顯了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強大競爭力與市場拓展能力。
展望未來,隨著智能駕駛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快速普及,城市NOA等高級智能駕駛功能加速商業化落地,德賽西威智能駕駛業務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眾多業內專家,在未來幾年內,德賽西威智能駕駛業務營收占比很可能會大幅提升,逐步縮小與智能座艙業務之間的差距。
徐建此前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指出,德賽西威已形成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格局,且正在使這一業務格局變得更加均衡。
在他看來,這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隨著智能化尤其自動駕駛的爆發,智能駕駛板塊的產品會越來越多;第二,網聯服務,也即偏軟件服務類的產品,也是德賽西威的一個亮點和增值點,會有越來越多這些產品的銷售來源。
他還提到另一板塊,德賽西威稱之為“新產品”,“這里的新產品有兩部分定義,一部分是三大業務線或者產品線升級迭代或者衍生的新產品,諸如HUD、CMS等,現在正在成為德賽西威的增量,還有一些所謂的新產品,至少當期來說,它可能不一定屬于這三大業務板塊,我們也在孵化,也在慢慢地逐漸地投入量產。”
“我們希望,未來這些新產品會讓我們的產品線和銷售更加均衡,使得德賽西威的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都變得更強。”徐建表示。
在業務格局不斷優化的同時,德賽西威的客戶結構也在朝著更趨合理均衡的方向發展。
目前,德賽西威客戶群體主要包括國內自主品牌客戶、合資品牌客戶與海外客戶。自主品牌客戶包括理想汽車、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廣汽埃安、小鵬汽車、比亞迪、廣汽乘用車、上汽乘用車等,國內合資品牌客戶包括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上汽大眾、長安福特、上汽通用汽車等,海外客戶包括MAZDA、TOYOTA、STELLANTIS、DAF、SKODA、VOLKSWAGEN、CATERPILLAR、SUZUKI、AUDI、LEXUS、SCANIA等。
隨著海外布局的持續加碼,德賽西威有望持續拓展海內外優質客戶,進一步優化客戶結構,實現更加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