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車展媒體日上,豐田是最早開發(fā)布會的車企,但這絲毫不影響前來圍觀的觀眾早早地就把豐田的展臺圍得水泄不通,只為看看這家在車展上高調(diào)發(fā)布“立全球,更中國”口號的日系車企,背后究竟藏了什么大招。
在本次車展上全球首發(fā)的鉑智7是中國首款搭載鴻蒙座艙的D級轎車,所有人都很好奇為何豐田能有如此快速且顯著的轉(zhuǎn)變。
建立RCE體制,用中國人的思維滿足中國用戶
能夠針對市場變化如此迅速、精準地做出應對,背后離不開豐田在中國市場開展的一系列比任何品牌都更徹底的本地化措施。
在中國,絕大多數(shù)合資車企里的中方、外方雖說各占一半股份,但外方一直以來都擁有更大的主導權(quán),這也導致了不少脫離中國用戶需求的產(chǎn)品流入市場。錯誤的產(chǎn)品投放,不僅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產(chǎn)能浪費,對品牌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如何才能打造出更符合中國用戶的產(chǎn)品?豐田給出的對策是:以商品與地區(qū)為中心的經(jīng)營。為此,豐田在中國創(chuàng)立了RCE體制——即中國首席工程師(Regional-Chief Engineer)體制的縮寫,放在中國市場里,那當然就是一群中國工程師。
首批中國RCE在車展前夕的豐田技術空間上首度亮相,從左到右分別為鉑智3X、bZ5、鉑智7和下一代卡羅拉的RCE。
這些既了解中國市場,又深諳豐田造車之道的中國工程師,將主導在華銷售車型的研發(fā)工作,其中更包括諸如下一代卡羅拉這樣的全球車型。中國的RCE對車型從研發(fā)到銷售整體都要負責,這種對中國工程師的高度放權(quán),放在以前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但豐田卻率合資品牌之先邁出了這大膽創(chuàng)新的一步。
為什么豐田敢這么做?
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豐田中國總經(jīng)理李暉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在上海車展前,佐藤社長給我一個建議,中國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處于領先的位置,如果我們的產(chǎn)品能夠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那也一定能夠獲得全球市場的青睞。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李暉
2024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中,超過七成來自于中國,中國用戶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定義著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發(fā)展走向。研究好中國市場,不僅能幫助豐田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未來還能利用在中國市場積累的經(jīng)驗、資源和技術反哺海外市場,最終實現(xiàn)品牌在全球電動化的持續(xù)領先。
中國用戶需要的產(chǎn)品,豐田將盡一切努力給到
熟悉豐田的人都知道,豐田的做事風格,從來都是把事情做到八九成才會對外說,所以在車展上對外公布RCE體制之前,豐田就已經(jīng)基于RCE體制打造了三款產(chǎn)品,用事實證明豐田在中國市場實現(xiàn)“大象轉(zhuǎn)身”的誠意和決心。
在現(xiàn)場,這次車展首發(fā)的鉑智7以及剛于車展前夕開啟預售的bZ5,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全場焦點。與今年3月份已經(jīng)上市的鉑智3X一樣,bZ5也配備帶激光雷達的Momenta 5.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其中,鉑智7更領先于同級成為首款搭載鴻蒙座艙的D級轎車。
溜背線條、半隱藏式門把手、多色氛圍燈、中控大屏、淺色內(nèi)飾、鴻蒙座艙、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年輕人喜歡的純電動車的樣子,鉑智7全都有。
憑借這兩大智能化“法器”的加持,再加上在造型設計、做工用料上的別出心裁,豐田不僅再一次打破了人們對日系合資品牌的刻板印象,更與其他合資品牌迅速拉開“技術代差”,從過去被吐槽的“保守者”變成了今天的“合資領先者”。
針對近年來在中國市場日益蓬勃的插混(含增程)市場,在車展前夕的豐田技術空間活動上,豐田也透露未來將推出多款插混+增程車型,以滿足中國用戶多樣化的新能源車需求。
在新能源車領域奮起直追的同時,豐田也沒有忘記燃油車的用戶們。在現(xiàn)場,豐田帶來了基于凱美瑞、賽那、RAV4、漢蘭達等多款熱銷車型打造的城市系列和活力系列,為這些大家早已熟悉的車型又添上一份年輕、時髦的新鮮感。
活力系列用來滿足戶外使用場景的需求,城市系列則是將產(chǎn)品更推向年輕化的一個新嘗試。
針對性能車控,豐田有GR86、GR YARIS和TOYOTA SUPRA三款GR車型供消費者選擇;此外,豐田還為行動不便群體基于埃爾法、賽那、bZ3、海艾士等多款車型推出福祉車版本,把豐田“Mobility for All(為了所有人的移動出行自由)”的理念精準落實到每一個中國用戶的真實需求上。
“逆襲”的背后,離不開一場自上而下的自我革命
豐田很清楚,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就是對自己未來的投入;在中國進行更徹底的本地化,豐田應該做,當然也必須做。
在發(fā)布RCE體制之前,豐田中國在今年年初也對管理體制作出了調(diào)整,史無前例地由中國人擔任豐田中國副董事長和總經(jīng)理兩個高職位,為的是通過更中國的管理體制上來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此外,雷克薩斯官宣在上海建廠,研發(fā)雷克薩斯品牌純電動車型,將中國客戶的期待以中國速度反映到產(chǎn)品中,并計劃于2027年投產(chǎn)。
豐田汽車全球負責BEV開發(fā)的總裁加藤武郎(上圖)將坐鎮(zhèn)上海雷克薩斯電動車工廠。
如果把時間再往前移,為了實現(xiàn)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創(chuàng)汽車新未來”,豐田近年來積極在中國擴大“朋友圈”——不僅在為推進電動化進程與比亞迪、一汽、廣汽、億華通、清華大學等多家企業(yè)和機構(gòu)達成合作,更在智能化領域牽手小馬智行、Momenta、華為、騰訊等企業(yè)。
經(jīng)驗教條造不出好車,更造不出未來。道理大家都懂,但許多合資品牌在本地化進程中的顧慮和僥幸太多,能像豐田身段這樣靈活的企業(yè)實在太少。
從以前的“In China,For China(在中國,為中國)”,到今天的“立全球,更中國”,豐田所做的從來都不只是喊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自上而下、從里到外的自我革命。如今回頭再看,在推動中國本地化進程,為實現(xiàn)“Best in Town(做當?shù)刈詈玫钠髽I(yè))”的愿景的路上,豐田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數(shù)。
這樣銳意革新的企業(yè)造出來的產(chǎn)品,永遠值得消費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