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車大勢已去、新能源布局近乎空白的長安拿什么“翻身”?
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福特汽車無疑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百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汽車行業的興起與繁榮,也經歷著各種挑戰與變革。而福特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同樣跌宕起伏,近年來更是在銷售權、車型布局、外部環境沖擊以及新能源轉型等多方面經歷著深刻的變化。
中美關稅沖擊
日前,繼特斯拉叫停對華出口ModelX和ModelS后,福特汽車也叫停了對華出口的一系列高端汽車,包括F-150猛禽,Mustang野馬,福特烈馬以及林肯領航員。
實際上,近些年福特平均每年向中國出口超過2萬輛汽車,但在關稅影響下,去年出口量僅約5500輛,銳減至此前平均水平的25%左右。不僅如此,福特在美國本土的生產與銷售也受到影響,為應對關稅沖擊,福特計劃今年夏天在美國境內銷售的汽車價格上調,預計漲價從7月開始。
對此,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表示“美國進口車在中國市場現在基本賣不掉了。美國加征關稅之后,中國也做了對等反制,現在美國來的車價格翻了一倍多,根本沒有競爭力。”
并進一步指出“美國對汽車產業鏈的關稅的增加,勢必要求美國汽車企業主動調整供應商名冊。而這一做法會造成產品在性能,以及價格競爭力方面的劣勢。同時,這部分市場也可能被更有競爭力的產能所填補。”
據了解,為應對關稅沖擊福特計劃今年夏天在美國境內銷售的汽車價格上調,預計漲價從7月開始。
目前,投資機構已將其盈利預期下調。可見,關稅導致的成本增加壓縮了福特的利潤空間,對其全球業務布局與財務狀況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飲鴆止渴求存”
但這些并不影響福特汽車2024年在華市場的表現。在此前長安汽車披露的2024年年報中,長安福特以20.9億元的凈利潤貢獻位居榜首,占長安汽車凈利潤的28.55%。對比2023年虧損20.6億元的業績,長安福特2024年度扭虧為盈,成為長安汽車的“利潤奶牛”。
需要指出的是,長安福特取得這一成績單的背后是一場近乎“飲鴆止渴”般的“生存游戲”。總結來看,長安福特能夠在極度內卷的2024年實現扭虧為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是裁員、減產。據了解,巔峰時期長安福特年銷量一度接近百萬輛,在重慶、哈爾濱、杭州設立的五家整車工廠產能最高可達160萬輛,但目前長安福特的產能已銳減至67萬輛,僅有重慶和杭州等工廠生產正常。
其次是“甩包袱”。在裁員、減產同時,長安福特還停產了福克斯、等不賺錢的經典車型,甩掉年虧損超10億元的“包袱”。
一系列操作下來,可謂是一場教科書級的“減法手術”,但這些還不夠達到長安福特求存的目的,出口返銷和貼牌代工便成為其“殺手锏”。
據了解,長安福特將部分國產車型,如林肯航海家等,通過出口到東南亞或墨西哥等市場,部分車型再通過轉口貿易返銷至北美,盡可能利用中國供應鏈成本優勢,提升利潤。數據顯示,2024年長安福特出口量達6.8萬輛,占總銷量27.5%。
當然,這種“以規模換利潤”的模式本質上是將歷史包袱轉嫁給未來。正如福特中國區總裁吳勝波所言“我們剛出手術室,但仍在ICU躺著”,在其看來不管是降本的方法,砍掉一些東西也好,聚焦也好,這都是短期的做法,但企業運營更要關注長期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