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油電同價”到“電比油低”到今年2月的“智駕平權”,再到3月的兆瓦閃充、“油電同速”,比亞迪一刻不停。這一次,比亞迪帶著一系列刷新全球之最的重磅技術成果,希望徹底解決充電焦慮。
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長的焦慮或許真的有解了。3月17日晚,深圳春夜被“1秒2公里”的閃電點燃,還有閃充5分鐘暢行400公里,單模塊單電機功率580kW、最高車速超300km/h……一串串數字背后,是電動化深度整合的實現。比亞迪“閃充電池”宣布可以做到全球量產最大充電功率1兆瓦(1000kW),讓充電功率正式邁入“兆瓦時代”,或將就此開啟補能的“油電同速”時代。當這一技術真正實現推廣,將不是簡單的技術迭代,而是一場針對行業痛點的精準爆破。
與時間賽跑,無兆瓦不閃充
“讓充電像加油一樣快”“只需一杯咖啡的時間”……為這個目標,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努力了10多年。電動汽車發展至今,“充電焦慮”仍是用戶體驗的最大痛點之一。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終極對決,將回歸補能效率等本質問題。
“提升充電速度才能縮短充電時間和排隊等候時間,是解決充電焦慮的必答題。”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布會上直言:“為了徹底解決用戶的充電焦慮,我們的追求,就是讓電動車的充電時間,和燃油車的加油時間一樣短,也就是在充電速度上實現‘油電同速’。”
在看來,實現這一目標,當前的慢充、快充、超充已遠遠不夠,必須閃充。這一次,比亞迪將閃充的門檻定為“兆瓦”。
最高充電電壓1000V,最大充電電流1000A,最高充電倍率10C……比亞迪宣布此次發布的“閃充電池”,從電池正極到負極,全方位構建起超高速離子通道,同時將電池內阻降低50%,可以做到全球量產最大充電功率1兆瓦(1000kW)。
這些數字傳遞到用戶的用車生活中,將轉化為最高峰值充電速度1秒2公里、5分鐘充電續航400公里的全新充電體驗。從比亞迪現場展示的測試視頻看:搭載閃充電池的漢L,可實現閃充5分鐘暢行400公里。相比燃油車加一次油需要5-8分鐘,這一技術可做到在相同的續航里程下,電動車充電也僅用5-8分鐘,最終實現充電時間和加油時間一樣短,讓充電從“人等車”,變成了“車等人”。
當前特斯拉V4超充樁還在500kW徘徊,當保時捷800V架構需15分鐘才能實現400公里續航,比亞迪要以兆瓦閃充開啟的“油電同速”新時代,不僅是技術參數的躍遷,還有從三電到平臺架構的全面升級。
要實現“油電同速”,在充電上就必須同時滿足電壓足夠高和電流足夠大,而超高電壓本身就會給電動汽車設計體系帶來巨大挑戰,這意味著比亞迪給車內開了一條路面寬闊的電力高速公路,整個系統內的各個部分都要全面升級,以承接巨大的“壓力和流量”。比亞迪此次發布的超級e平臺,是全球首個量產的乘用車“全域千伏高壓架構”,該系統將電池、電機、電源、空調等都做到了“千伏級”承載能力,把電動車帶入千伏時代。
據悉,作為比亞迪超級e平臺的首搭車型,漢L、唐L將于4月正式上市,目前已開啟預售,預售價格為:漢L EV 27萬-35萬元、唐L EV 28萬-36萬元;漢L DM、唐L DM也同步開啟盲訂,將首搭DM-p王者混動技術。比亞迪希望,讓劃時代技術的矩陣,賦能劃時代的旗艦產品。
技術魚池里的“全球紀錄”
千伏時代,兆瓦閃充,面對高壓行業供應鏈的空白,比亞迪依托自身完善的產業布局,自主構建了千伏架構全產業鏈制造能力。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行業車規級功率芯片最高耐壓僅達800V,為了匹配超高功率充電,比亞迪研發并量產了全新一代的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官方資料顯示,該芯片電壓等級高達1500V,全技術鏈自研自產,是行業首次量產應用的、最高電壓等級的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成功突破了超高電壓下功率模塊設計難題。
不只是芯片,這次比亞迪的技術魚池還多了一條大魚:全球首款量產3萬轉電機。比亞迪高級副總裁羅紅斌在發布會上表示:3萬轉電機不僅實現了車速的大幅提升,還可以大幅度降低電機重量,縮小電機體積,提高功率密度,重新定義巔峰性能,引領電驅總成進入“3”時代。
從2025開年至今,比亞迪已連續打出了三張技術王牌:天神之眼“全民智駕”、“靈鳶”車載無人機和超級e平臺,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賽道上加速狂奔。比亞迪用技術定戰略,以技術積累的復利效應,在關鍵節點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從勇闖電動車“新三樣”的無人區,到引領電動車“集成化”發展技術路線;從全球首個乘用車全域800V架構、全球首個量產上車的碳化硅模塊,到發布刀片電池刷新全球動力電池安全的新高度,創新行業首個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重構電動車的空間布局……
比亞迪十五年技術發展,也是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拓荒”的縮影;不斷壯大的技術魚池,更是企業乃至行業的引領底氣。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高歌猛進,也意味著傳統車企的轉型窗口期被急劇壓縮,當傳統燃油車的優勢被不斷追平,比亞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已形成新的技術護城河。
這場競賽中,慢即是死。
兆瓦閃充,真的來了嗎
兆瓦閃充,這個瞄準了當前電動汽車充電焦慮的發布會,引起了行業內外不小的關注。比亞迪的直播間評論區里,擠滿了各種問題:比如充電樁的匹配、零部件的適配、充電站的普及、電網的承受壓力、電力的擴容難度、土地的審批難度、運維的成本、如此大功率對電池的傷害程度、是否安全……所有疑問甚至包括質疑,都指向“閃充”理想的真正普及。
為破解“有兆瓦車,無兆瓦樁”的困局,在閃充生態建設上,比亞迪采取自建和轉化“兩條腿”走路。
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表示:比亞迪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閃充終端系統,其最大輸出能力可以達到1360kW,未來將規劃在全國各地建設4000多座“兆瓦閃充站”。
除自建兆瓦閃充站外,比亞迪將最大化利用市面上已有的各種充電樁資源。比亞迪獨創的“雙槍充電”技術,可使超充樁秒變閃充樁,快充樁變超充樁;比亞迪全球首創的“智能升壓”充電技術,可將存量的500V和750V充電樁通過升壓充電,實現公共充電樁全兼容,讓用戶樁樁都能充,補齊兆瓦充電生態的最后一環。
更重要的是,比亞迪宣布將兆瓦閃充樁技術面向全行業共享,力求與社會資本攜手,共同推動兆瓦級充電設施建設。
此次,比亞迪發布超級e平臺,推動電動汽車核心三電再進化,打造全球最強專業純電平臺,旨在破解充電焦慮,重新定義電動出行,引領全球純電技術的發展趨勢。
超級e平臺等一系列技術及產品的發布,不是終點,而是新紀元的開端。
或許當這些重磅技術真正安全普及之時,世界會記住這個春夜——中國技術,用閃電的速度,改寫了時間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