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汽車市場再次迎來消費狂歡,頭部新能源品牌訂單量頻傳捷報,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活力。
汽車博主孫少軍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首周(4.28-5.4)頭部新能源品牌訂單量成績亮眼。斬獲約10萬輛新增訂單;鴻蒙智行突破2萬訂單大關;小鵬、理想、零跑等新勢力品牌也表現不俗,分別獲得1 萬、1.4 萬、1.1 萬左右的新增訂單。此外,在5月5日,零跑再度爆發,單日新增訂單超0.35萬份。
同時,銀河、零跑、鴻蒙智行、廣豐等品牌均公布五一假期(5.1-5.5)的訂單量。其中,銀河累計突破31000輛;鴻蒙智行旗下全系車型累計大定突破22000輛;零跑訂單突破18000臺,再創新高;廣豐鉑智3X累計訂單破2.2萬輛。
▍比亞迪“大放價”,新增訂單10萬輛,遙遙領先
上周,比亞迪新增訂單10萬輛左右,遙遙領先。比亞迪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歸功于其發布的“五一限時購車政策”。王朝、海洋系列多款車型補貼加碼,不僅提供0首付0利息的金融政策,還有可疊加國補的官方置換補貼。算上各項補貼,王朝、海洋網系列的綜合補貼高達35000元。
針對不同車型,比亞迪給出了不同程度的限時優惠。秦L dmi智駕版裸車優惠10000元;宋L dmi智駕版裸車優惠14000; 秦PLUS智駕版和元UP智駕版優惠8000元;宋L EV和唐/漢智駕版優惠6000元;第二代元PLUS和宋Pro DM-i優惠5000元。
除了智駕版車型,比亞迪的非智駕版車型更是“大放價”,比如海豹全系非智駕車型降20000元。
從優惠力度來說,非智駕版車型價格更香,但這畢竟存量不多,且比亞迪目前的主銷車型為智駕版車型。對比同級別車型來說,比亞迪的智駕版車型的確價格足夠有競爭力。
▍太猛了!銀河大定突破31000輛,鴻蒙智行訂單破2萬
5月6日,吉利銀河官方宣布,五一假期(5.1-5.5)吉利銀河大定突破31000輛。
此前,銀河品牌針對五一國際勞動節假期推出了一系列購車優惠活動,涵蓋旗下多款熱門新能源車型。此次活動涉及吉利星愿、銀河E8、星艦7 EM-i、銀河E5、銀河L6 EM-i及銀河L7 EM-i等車型,各車型均提供了置換一口價優惠,活動截止日期為2025年5月7日。
比如,吉利星愿置換一口價6.58萬起,銀河L6 EM-i置換一口價7.98萬元起,銀河星艦7 EM-i置換一口價8.98萬元起,銀河E5置換一口價9.98萬元起。
5月5日,鴻蒙智行宣布旗下全系車型五一假期(5.1-5.5)累計大定突破22000輛,而其去年五一假期的大定為11000輛,同比暴漲1倍。
同時,鴻蒙智行也推出了五一購車優惠權益。在4月30日-5月6日期間,下定旗下任意車型,可額外享受價值1800元的充放電套裝權益。另外,鴻蒙智行還推出了“五一出行服務”,包括免費車輛檢測、免費添加玻璃水等。
▍零跑、理想、小鵬訂單均突破萬輛
5月6日,董事長朱江明在朋友圈分享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里,零跑訂單突破了18000臺,再創新高,全系單日最高訂單量破3700臺,其中走量的C11單日超1000臺。
在4月,零跑全系交付41039輛,同比增長173%,并且成功超越理想、小鵬,再次躋身新勢力單月銷冠。
“低價高配” 的市場策略成為零跑的制勝法寶。旗下車型上市即熱銷,C10上市僅一年交付量就突破10萬輛;今年推出的B系列首款車型B10,憑借9.98萬元的親民起售價,上市一小時大定數量便突破10016臺。目前,B 系列第二款轎車B01已開啟預售,更低的價格預計將使其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理想上周(4.28-5.4)新增訂單量約達1.4萬輛。此前,理想發布了五一期間優惠政策,在5月1日起至5月8日前定購理想L7、L8、L9的用戶可享限時購車權益,其中理想L7和理想L8可享限時現金補貼12000元等;理想L9可享限時現金補貼16000元等。同時全系車型同時可享受3年0息或5年超低息。
與4月相比,L7、L8的現金優惠增加了2000元。隨著5月8日理想L系列煥新版的發布,后續銷量增長值得期待。
小鵬汽車在五一假期斬獲約1萬輛新增訂單。不同于理想的直接降價促銷,小鵬僅選擇了以服務升級吸引消費者,推出 “全國100個熱門景區周邊自營充電站免服務費、1.5萬+合作場站服務費5折起” 的出行福利。一直以來,從小鵬MONA M03、P7+,到新款G6和G9,均以極致性價比立足市場,因而暫未采取降價策略。
然而,隨著豐田、日產等傳統車企加速布局新能源領域,推出全新車型,小鵬未來的市場份額或將面臨更多挑戰。如廣汽豐田官宣,鉑智3X在五一假期期間,累計訂單破2.2萬輛;東風日產N7雖然沒有公布訂單量,但有媒體爆料,在五一假期期間,在全國大大小小的車展里,全都是被人群包圍的狀態。
總體來看,在15萬元內的汽車市場這片競爭激烈的紅海之中,除了比亞迪、吉利等大廠外,其他車企仍處于激烈的淘汰賽階段,即便已獲得一定市場份額,也難以稱之為站穩腳跟。
在價格波動、技術迭代與消費需求多變的多重壓力下,稍有決策失誤或產品布局失當,就極易陷入銷量滑坡、市場份額流失的困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中面臨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