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企有沒有「穿越周期」的長青法則?
過去40年,「合資模式」是中國汽車工業崛起的核心動力,然而,隨著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革命的爆發,傳統合資車企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中國品牌憑借本土化創新快速崛起;另一方面,特斯拉、理想、華為、小米等新勢力以換道超車的思路和營銷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合資車企的“技術引進”紅利逐漸消散,市場話語權式微。
上汽,曾經在這場轟轟烈烈運動中扮演著開創者、急先鋒、領頭羊的角色。站在行業的拐點,曾經的執牛耳者能否引領合資車企穿越周期?
2025上海車展,上汽大眾先后通過3場發布會,一系列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成果,回答了行業內討論的一個深刻命題,即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傳統合資車企如何從燃油車時代的“技術引領者”過渡為新時代的引領者?
上汽大眾的回應是「合資2.0戰略」。
「合資2.0」:不止于深度融合
什么是「合資2.0」?
海外汽車品牌的單項輸出,以市場換技術,這是大家熟悉的合資模式1.0。「合資2.0」呢?它是對傳統模式本質的重構,單向輸出變為“雙向融合”,市場換技術變為“技術共創”。上汽大眾的合資2.0戰略,以“德國品質+中國智慧”為核心,為中國汽車產業“新合資時代”賦能。
去年12月份上汽大眾成立40周年慶典上,上汽大眾發布了未來在燃油、混動、新能源及智能化方面一系列合作戰略,并宣布正式開啟合資2.0新階段。
2025上海車展為上汽大眾提供了展示合資2.0階段性成果的平臺,車展期間,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對這一核心概念進行了更加深入詳細的解讀,他認為可以從3個維度來理解“合資2.0”。
第一,“德國品質+中國智慧”深度融合。
合資2.0時代,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引進”,而是以“中國速度”融合“全球智慧”和“全球資源”,開發新產品、搶跑新賽道。
上汽大眾展示了深度融合的階段性成果,即大眾ID.ERA、奧迪 E5 Sportback等。
預計到 2030 年,大眾品牌將推出超 20 款新車,全面覆蓋燃油、純電、混動車型。上汽奧迪的新 AUDI 品牌和四環品牌將并駕齊驅,實現在新能源與燃油領域上的全面布局。
第二,將這種深度融合延伸到產業鏈的生態中。
傳統車企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是“甲方乙方”的簡單交易,傅強認為,深度融合要變“供應鏈”為“生態圈”,上汽大眾打造自己的“智能科技朋友圈”。
4月25日上海車展期間,上汽大眾完成了與酷睿程、Momenta、寧德時代、QQ音樂、火山引擎、百度、高通、速騰聚創、阿里云和延鋒10家深度合作伙伴的簽約。上汽大眾將集各家之所長,共同打造集安全可靠、豪華舒適、先鋒科技為一體的出行伙伴。
上汽奧迪更是聚焦奧迪 E5 Sportback及上汽奧迪A5L Sportback兩款新車,與Momenta、火山引擎、華為等先鋒科技企業,攜手打造全景輔助駕駛、全感官數智化座艙。
第三,全面打造品質、安全和服務體系力。
據傅強介紹,質量是上汽大眾的生命,上汽大眾一直致力于用高標準、嚴要求來為消費者打造高品質產品。4月25日是大眾品牌日,上汽大眾將「品質實驗室」搬到車展現場,展示發動機、電池包、車身安全、空腔注蠟等工藝,上汽大眾一如既往地打造中國消費者值得信賴的出行伙伴。
上汽大眾在車展中反復強調:“合資2.0的核心是為用戶負責。”這句話背后,是對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深刻洞察,當下消費者不再只滿足于品牌光環或配置堆砌,而是追求技術平權與體驗專屬,這是上汽大眾合資2.0戰略的用戶需求支點。
2025 年,上汽大眾開啟服務年,接連推出“一口價”模式、整車終身質保、上汽大眾超級APP等一系列創新服務舉措,旨在提升服務品質,增強用戶滿意度。
全勢能布局:一場「確定性」豪賭
「全勢能,更出眾」不只是口號,而是對用戶負責的技術平權。
2025上海車展,上汽大眾在“油電同進”戰略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全勢能,更出眾”的口號,上汽大眾官宣,將在未來覆蓋燃油、純電、插混、增程全品類市場,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本次車展上汽大眾推出新產品包括,大眾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車ID.ERA,上汽奧迪全新A5L Sportback,奧迪 E5 Sportback,覆蓋燃油、純電、增程,這是上汽大眾邁出全勢能產品布局第一步。
據悉,到2030年,上汽大眾會推出超20款新車。26年底前率先推出10款、含7款新能源產品。
當多數車企在Allin純電或者再堅守燃油車之間搖擺時,上汽大眾選擇了一條更復雜的路——“油電同進”。這并不是某些人說的保守或者激進,而是上汽大眾基于對中國市場多元需求的精準判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市場將會是燃油車、插混車、增程車、純電車全品類共存狀態。
因為精準和務實,全勢能布局體現的是上汽大眾對每個品類消費者用車需求的重視,在上汽大眾的價值觀里,所有條線全勢能平權,這是對用戶的負責。
與此同時,全勢能布局要求上汽大眾在技術方面無短板。ID.ERA的增程式方案,既解決了純電車的續航焦慮,又比傳統插混更高效;第五代EA888發動機與MHEV超級輕混系統,則讓燃油車碳排放降低20%。
按照上汽大眾的2030年規劃,在超20款新車中,新能源占比將超60%,但燃油車仍保留高端性能與個性化選項(如途昂Pro重度改裝版),這種“不放棄任何用戶”的策略,是上汽大眾在市場過渡期的耐心與責任。
從「合資2.0」,看傳統車企的破與立
除上汽大眾外,部分合資車企也在積極嘗試升級股東雙方的合作模式,當然,戰略內涵與落地路徑存在一定的差異。
比如廣汽提出聚焦技術本地化再造新合資車,強調本土化研發,并針對中國市場開發專屬純電車型;北京現代發布“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戰略,打造首款純電SUV ELEXIO。還有東風日產、長安馬自達…以本土化和技術為突破點,改革有深有淺,進展或快或慢。
筆者認為,上汽大眾提供了一個最具代表性的范本。
它深度綁定“中國智慧”,上汽大眾這家合資公司在「合資2.0」中承擔主導角色,比如ID.ERA由中方團隊設計,整合本土供應鏈;
它堅持生態開放性,與華為、Momenta等10家科技企業深度合作,覆蓋智能駕駛、座艙、能源全鏈條,構建“技術朋友圈”;
它堅持用戶需求驅動的“平權思維”,全勢能布局:覆蓋燃油、純電、插混、增程全品類,避免“非此即彼”的戰略搖擺;
并將品質與服務升級進行升級,將德系安全標準與本土化服務(如終身質保、一口價購車)結合,重塑用戶體驗。
2025上海車展,上汽大眾用一場“全勢能”的展演,加速推動合資2.0時代的技術成果落地。這不僅是產品的升級、技術的迭代,更是一次關于“企業存在意義”的思考:當行業陷入短期主義的焦慮時,上汽大眾選擇以用戶為中心、以品質為基石、以開放為姿態,構建穿越周期的競爭力。上汽大眾的合資2.0或許正在書寫,真正的贏家,不屬于那些追逐風口的人,而是那些既能堅守初心,又敢于重構規則的長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