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開始做的第二道題——國鍛。都已經2025年了,相信大家對靠譜國鍛的認知應該都不存在過多懷疑,這個略微夸張的標題,也來源于難有車主在老車上用到這個級別的國鍛,且附加一段努力。
回顧這個過程,是一步步達到最終效果的努力。下圖為預覽。為何先寫第二道題?因為這道題做得努力且開心。第一道題——避震,嚴謹說目前還在測試調整,相當努力,卻因為一些插曲相當不順暢,后期會在SP2中寫很多關于避震調校的知識和過程。
序列上,寶馬原廠鑄造型鋁合金輪轂的性能和穩固程度,客觀說只能算中下。當然BBS代工的那些寶馬原廠鍛造則是很好的選擇。大概是2013年時,E92 330去天馬跑過一節,原廠鋁合金鑄造輪轂在標準用足賽道空間跑法壓路肩后,直接右前輪變形,于是才有了這套從330傳承到335上的Z4輪轂,這套輪轂包含了對前行機型N54的致敬,同時視覺上好比強壯版BBS RZD。
而國鍛的品質序列如下:原廠大牌鍛造>國模鍛>靠譜國銑鍛>常規旋壓>寶馬原廠鑄造,當然本次更換其實更多是為嘗試,畢竟也是以前想過,但沒嘗試系列。同時,因為我選的方向屬于來圖定制,因而必然在銑鍛這個工藝上。
一、Day1-Day15
寶馬對應款式方面還是會有不少通用選擇,例如1M上的359M,APEX的V5RS和AC7、AC8。十多年那套Prior Design的包圍加輪轂,當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套輪轂好比初代目的深凹輪轂。款式也在安全性上優先考慮,過細少條幅的款式不列入選擇,條幅絕不鏤空。
尺寸上沿用較為和諧,且性能相對不損失的18英寸,雖原廠也有19英寸選配,并且還能上到20英寸,但不認為和車體和諧,對比九年前那臺意大利車,原配20英寸輪轂,車體要比E92寬大一整圈。
在原Z4款輪轂一點都不低的顏值上,進一步提高性能和顏值,同時維持18英寸,無疑大幅提高了這道題的難度。做了一個專門的Word文檔來做款式選擇,同步與廠家比選同步。Z4輪轂的視覺效果放一張老圖回顧。
聯系了幾家專業廠比選,廠家選用和我一樣有技研精神,但網上可見度相對最低那家專業廠(因為沒空過度營銷),廠家也無保留地發送了安全資質,充分的案例。對于胚體的解讀和選用也是這家廠的優勢。過程中也學會了基本的計算邏輯,款型選定了深凹方向的CF*款式,顏色按廠家建議選拉絲銀,自行推演,拉絲銀相當于小白鞋,如追求和諧低調,會指向拉絲灰。
在不改變原設定傾角范疇基礎上,經過兩次自行精準測量,測量的方式為從輪拱葉子板處垂線測量與輪轂中心點的距離,同時也測量了葉子板邊緣的厚度,這個厚度不同廠家理解不同,我的廠家屬于不考慮這個厚度方向(擺臂運動實際是圓弧軌跡,而非直上直下)。
數據改變邏輯為前后均在適當增加寬度基礎上降ET,前8.5J,后9.5J的寬度為兼顧性能、使用,及凹進顏值的綜合結果。比如,我的車能裝10J,甚至10.5J后輪,但這個寬度對應目前336馬力過寬,無任何必要。
在后輪的ET設定上,回望有一段蠻重要的探討,當時幾次自測后,在后輪用ET22,還是25數據上,有些矛盾(來自同車不同避震,導致不同車高而形成的不同數據結果),我發了這段計算邏輯給廠家,“后輪計算:目前8.5J換成9.5J后,寬度增加25.4毫米,相當于單側增加12.7毫米,ET由目前39降到22的話,相當于再往葉子板走17mm,共計往葉子板走了29.7mm,屬于用足了目前3厘米的距離。”廠家經過思索,也一方面覺得測量及認知一定是較高精度了,不用留冗余,共同選定了ET22,結果裝車的確數據完美。
當然,這套輪轂的精髓在于在受力分析無問題基礎上,從哪開始凹,及凹多少?最終形成較好視覺效果,即哪怕是同J值、同ET、同款式的輪轂,也會存在相當不同的做法和效果。
走完這一步十天。當廠家五天后發來基于真實數據的生產效果圖,畫面開始清晰和實感。之前下單時,知道會是全網第一套18英寸cf*,并且對效果有信心,但不確定我的車是否鎮得住如此氣勢的輪轂。
胚體用鉑然出口凹胚,又稱出口重胚,這點屬于關鍵前置選擇,這個胚體就決定了多數,關于胚體還有一個更通常和知名的選擇——宏鑫,相關對比可自行研究,寫出來容易引發爭議。受力分析模擬,整體載重級別單顆偏低調標注720KG。
二、Day16-Day35
然后,進入生產序列,等了一段時間后,收到了胚體到位圖。
隔了幾天,收到了上線切削前輪過程視頻。
以及半成品圖。
一步步接近完成,又隔了三天,經過費工的手工拉絲階段,還在外地的我,深夜收到了完成圖,拿著手機欣賞很久,相當漂亮。
隔天快遞發出,就在F1上海站的當天,人還沒到家,輪轂已到,回看放在門口的樣子很有儀式感。
運到的安裝店,也是之前做維保的地方之一。一群師傅協作,卸輪轂,扒輪胎,上輪胎,動平衡,磨除軸頭陳年銹上油,沒有高級的環境,沒有過度的設備,像賽車維修站,巧合呼應了當天正在舉行的F1上海站。用手掂量和Z4款輪轂對比,更寬的國鍛重量反而只有Z4款的1/3左右。
接下來就是裝車圖,老地方塵封微單走一套。
Ps:之后在蘇州GT Show上,老遠就看到了這家國鍛廠,回音共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