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乘聯分會發布最新月度市場報告顯示,2025年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5.5萬輛,同比增長14.5%,環比下滑9.4%。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為90.5萬輛,同比增長33.9%,環比下滑8.7%,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2%。截至四月底,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687.2萬輛,同比增長7.9%。
4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市場零售115萬輛,同比下滑3%,環比下滑8%,當月國內零售份額為65.5%,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4萬輛,同比下降3%,環比下滑8%,當月國內份額為25.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為15.6%,日系品牌為12.2%,美系品牌為4.8%,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豪華車零售17萬輛,同比下滑18%,環比下滑32%,當月市場份額為9.5%,同比下滑3.7個百分點。
從市場份額來看,自主品牌是乘用車市場的絕對主力,再次彰顯傳統自主企業的新能源轉型成功。乘聯分會指出,4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以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為代表的狹義插混表現持續較強。在產品投放方面,隨著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多線并舉”策略的實施,市場基盤持續擴大,新能源月度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廠商達到17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90.9%。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國內車企零售銷量榜單來看,大部分汽車制造商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吉利汽車同比增長81.4%,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車企,比亞迪汽車同比增長5.8%,長安汽車同比增長27.4%,奇瑞汽車同比增長19.7%,長城汽車同比增長20.3%。合資廠商陣營來看,僅一汽大眾出現下滑,同比下滑7.2%,上汽大眾同比增長5.9%,南北豐田均增長超過兩位數,其中一汽豐田同比增長32.4%。
毫無疑問,比亞迪再次拿下中國車市銷量第一,單月零售銷量26.9萬輛,同比增長5.8%,與排名第二的吉利汽車約有6萬輛差距,兩家車企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已擁有絕對的領先地位,旗下已布局比亞迪、騰勢、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其中比亞迪品牌分為海洋網和王朝網,是比亞迪最重要的銷量來源。4月9日,漢L唐L正式上市,漢L起售價為20.98萬元,唐L起售價為22.98萬元,兩款車型均提供純電和插混車型,純電車型基于比亞迪超級e平臺打造,插混車型采用第五代DM技術。
作為傳統車企的代表,吉利新能源轉型可以說是初見成效,雖然市場份額不及比亞迪汽車,但卻是中國市場最具增長潛力的汽車廠商,吉利汽車旗下品牌包括吉利品牌、銀河品牌、領克品牌以及極氪品牌,4月零售銷量同比增長81.4%。5月9日,吉利銀河品牌旗下全新電混轎車——星耀8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7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2.58-16.58萬元,限時價11.58-15.58萬元。
長安汽車排名第四,4月銷量為10.5萬輛,同比增長27.4%。作為整車央企之一,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轉型還是相對領先的,相繼打造了長安啟源系列、深藍汽車以及阿維塔科技。在2025上海車展上,深藍S09正式開啟預售,新車共推出5款車型,預售價區間為23.99-30.99萬元,補貼后預售價區間為21.49-28.49萬元。
奇瑞汽車在榜單中排名第四,4月銷量9.5萬輛,同比增長11.9%。在國內市場,奇瑞汽車通過奇瑞以及風云系列持續鞏固并擴大其市場份額,而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出口銷量方面,奇瑞更是以卓越的表現成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長城汽車同比增長20.3%至5.5萬輛,成功擠進前十。
再來看看合資品牌,南北豐田在4月均實現增長,其中一汽豐田同比增長32.4%,在榜單中排名第七,廣汽豐田同比增長14.9%,在榜單中排名第九。在2025上海車展上,廣汽豐田鉑智7正式亮相,一汽豐田bZ5正式開啟預售。
除此之外,東風日產、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繼續跌出前十,這已經是常態。不得不承認的是,當下日系品牌在國內市場江河日下。隨著自主品牌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形成技術壁壘,消費者開始將目光轉向更加經濟實惠的國產車上,日系車越來越難以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即使降價賣車也難以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眾成為4月國內銷量前十唯一出現下滑的車企,同比下滑7.2%至11.1萬輛,上汽大眾則同比增長5.9%至8.3萬輛。
展望5月車市走勢,結合乘聯分會分析,多重利好因素支撐下,乘用車市場有望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在國家促消費和多省市對應的促消費政策的推動下,5月車展線下活動持續活躍市場氣氛并將加速拉升人氣。在品牌產品矩陣日益豐富的背景下,此次上海車展的新車發布力度溫和,自主新勢力品牌多為中高端車型發布亮相,合資車型率先開啟新能源上市驚喜價,預計5月車市增長相對平穩。
對于美國汽車關稅對中國的影響,乘聯分會表示,中國汽車出口美國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沒有在美國銷售,因此中國生產的自主品牌汽車不會受到美國加關稅的影響;目前我國在俄羅斯市場的自主銷量份額仍保持在55%的高位,出口減量壓力不太大。但這次上海車展的燃油車新品太少、小車新品少、大型電動車扎堆的“兩少一多”現象不利于中國汽車可持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