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汽車市場總體表現良好,銷量較去年同期實現平穩增長。據中汽協最新數據,該月汽車銷量達259萬輛,雖環比下降11.2%,但同比增長9.8%。
與此相對應,4月銷量環比下滑的車企不在少數,但同比上漲的車企也很多,且有一部分車企不僅實現了環比的上漲,還拿下了超高的同比增速,比如新勢力車企中的零跑與小鵬等。當然,綜合體量、增幅等方面來看,表現最為亮眼的仍然是比亞迪,該月其銷量超38萬輛,同環比雙雙上漲。

新勢力變化諸多,零跑再奪冠
4月的造車新勢力,仍然很有看點,零跑再拿冠軍,理想因環比有所下滑,此前由其占據的亞軍席位被環比繼續上漲的小鵬“搶”下,小米表現還算穩定,月交付量與3月相差不大,蔚來雖落后于以上幾家,但從增幅來看,勢頭明顯轉好,鴻蒙智行則尚未公布4月交付量數據。
首先看零跑,在3月拿下了3.7萬+的交付成績之后,4月再破4萬大關,月交付新車41,039輛,著實勢頭很猛。

C系列車型仍是零跑的銷量支柱。早在今年4月初,零跑C10累計交付量就已突破了10萬輛。5月6日,零跑宣布,5月1日-5月5日,其全系訂單超18000臺,其中5月5日全系單日訂單超3700臺,C11單品單日達1099臺。
而在C系列車型之外,零跑也正加快B系列產品布局。零跑B10已于今年4月10日上市,交付量已突破1萬臺,另外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零跑又推出了B系列雙子星的全新轎車-零跑B01,計劃今年7月上市。按照此前規劃,零跑在2025年將沖刺50萬臺年銷量目標,而在其布局中,B系列車型將成為該年銷量的新增長點。
近期在上海車展上,當被問及“如何保持冠軍席位”時,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直言“是不是都能保持第一名不好說,但是在今年或者未來的幾個季度能夠保持相對領先,能夠保證在頭部,零跑還是有把握的。”
拿下亞軍席位的小鵬,表現也很搶眼。4月,小鵬共交付新車35,045臺,同比增長273%,環比增長6%,是唯一連續6個月交付量超3萬的新勢力車企。主力車型MONA M03和P7+的持續熱銷成為拉動其增長的核心動力,尤其是MONA M03,上市8個月累計交付量已超10萬臺。
今年前四月,小鵬累計交付新車共129,053臺,較去年同期暴增三倍有余,也是此次統計內新勢力車企中最高的一家。小鵬今年全年銷量目標為35萬輛,截至4月底,已完成36.9%。
理想4月交付新車33,939輛,同比增長31.6%,但相比3月的36,674輛單月交付成績有所回落。從累計交付量來看,理想1-4月共交付新車126,803輛,也是排在了第三位。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海報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CEO李想此前在2024年財報業績電話會上表示,2025年,理想將發布兩款純電SUV,首款純電SUV理想i8將在7月發布,理想i6將在下半年發布。按照他所說,這一發布節奏不僅能為2025年下半年帶來可觀的銷量增長,還將為明年一季度儲備更多訂單。
小米4月交付新車超2.8萬輛,雖較3月略有回落,但憑借單一車型SU7拿下這一表現已屬亮眼。1-4月,小米汽車累計銷量已突破10萬輛,已完成全年35萬輛銷量目標的近三成。另外,小米YU7預計今年6月或7月上市,也有望助力這一銷量目標的達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相關事件的發生或將對其接下來的市場表現帶來不確定性,其品牌口碑與銷售走勢仍待觀察。
蔚來4月交付新車2.39萬輛,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58.9%。其中,蔚來品牌交付新車1.93萬輛,樂道品牌交付新車4400輛。
據悉,為提升銷量,蔚來大力推進“降本增效”計劃,并調整了樂道品牌的管理層,同時按照蔚來創始人李斌所說,2025年是蔚來的產品大年,除新上市的螢火蟲于4月29日開啟交付外,蔚來品牌新款ET5、ET5T、ES6、EC6,第三代ES8,樂道品牌L90、L80也將在年內上市,接下來有望助推其銷量提升。
老牌自主表現不一,比亞迪穩健增長
從4月銷量數據來看,老牌自主車企仍然能打。盡管如今車市競爭日趨白熱化,但這些深耕行業多年的傳統車企依然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韌性。
比亞迪自不必多說,4月其銷量高達380,089輛,同比增長21.3%,其中乘用車銷售372,615輛,同比增長19.4%。具體到細分品牌,比亞迪王朝、海洋網銷售347,053輛,同比增長16.5%;方程豹汽車銷售10,039輛,同比增長375.8%;騰勢汽車銷售15,388輛,同比增長38.4%;仰望汽車銷售135輛。

不難看出,王朝和海洋網仍然是銷量的主力,但占比有所下降。與此同時,隨著比亞迪高端化轉型加速,方程豹、騰勢等子品牌表現越來越亮眼,尤其是方程豹汽車增長很是迅猛,仰望汽車也開始逐步放量。4月21日,仰望汽車正式官宣累計銷量突破10000臺。據悉,這萬余臺銷量中,售價109.8萬元的仰望U8占比約70%,其余為售價168萬元的仰望U9,以及62.80萬元起售的仰望U7。這顯示出比亞迪正在從單一爆款策略向多品牌、多層次的市場覆蓋轉變。
吉利4月表現同樣搶眼,總銷量23.41萬輛,同比增長53%,其中銷量12.56萬輛,同比增長144%,新能源銷量占比54%。分品牌來看,吉利銀河銷量達到9.66萬輛,同比增長281%;極氪汽車銷量為1.37萬輛,同比下降15%;領克汽車銷量為2.76萬輛,同比增長47%。
值得注意的是,5月7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宣布,計劃收購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極氪”)已發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車目前持有極氪約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極氪將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并。
此舉看似資本運作,實則折射出中國市場競爭進入深水區后,車企多品牌戰略正從擴張轉向收縮的現實。吉利汽車就指出,此舉是其聚焦汽車主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協同的重要步驟,將強化吉利汽車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吉利汽車的動作并非個例。此前,長城汽車已收縮沙龍品牌,比亞迪雖保留多品牌但明確劃分定位。這些調整只是開始,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白熱化,更多車企將重新審視品牌矩陣。
奇瑞4月銷量20.08萬輛,同比增長10.3%,其中新能源銷量6.12萬輛,同比增長85.5%。奇瑞的亮點在于出口市場,4月出口汽車87,738輛,1-4月累計出口汽車343,203輛,均保持中國汽車出口第一。在海外市場,奇瑞憑借燃油車積累的口碑,逐步向新能源過渡,同時在國內市場,iCAR和智界等新品牌開始嶄露頭角,尤其是與合作的智界品牌,未來能否借助鴻蒙生態實現突破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奇瑞集團
上汽乘用車、東風乘用車、長城汽車表現也還算不錯,4月銷量同環比雙雙上漲。
與上述車企形成明顯對比的是長安自主、廣汽傳祺、江淮汽車等車企。尤其是廣汽傳祺,4月銷量24,650輛,同比下滑34.67%,環比下滑24.07%,1-4月銷量為93,891輛,同比下滑23.8%。按照廣汽去年公布的規劃,經過3年的努力,其自主品牌要挑戰做到200萬輛。其中2024年自主品牌在廣汽的比例就會超過40%,2025年自主品牌的比例會超過50%。經過2年的努力,基本的目標在2027年結束,自主品牌的比例超過60%。而從目前來看,要達成這一目標,挑戰并不小。
合資下滑居多,個別車企上漲
4月,中國車市延續了近年來“自主進、合資退”的結構性調整趨勢,在多重壓力交織下,合資車企整體表現持續承壓,市場格局重塑進程加速。
從銷量數據來看,合資品牌陣營呈現明顯分化態勢。部分品牌面臨銷量“雙殺”困境,比如長安福特,其4月銷量同比、環比降幅均超30%,東風日產、東風本田下滑幅度也不小,尤其是東風本田,下滑幅度比長安福特還高,相對而言,上汽大眾、上汽通用雖未免于同環比雙雙下滑的局面,但降幅還是要緩和一些。
亦有部分品牌呈現“環比下滑、同比增長”的局面,以一汽豐田為例,4月銷售新車65,024臺,環比雖下降8.5%,但憑借產品更新與混動技術優勢,實現同比32%的逆勢增長,今年1-4月累計銷量突破23.7萬輛,同比增幅達11.3%,是目前合資品牌里面為數不多保持正增長的車企。
值得關注的是,也有合資品牌逆勢上漲,例如上汽通用五菱就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數據顯示,上汽通用五菱4月銷量達151,000輛,較去年同期123,000輛大幅增長了22.76%,增加了2.8萬輛。從今年前4月累計數據來看,上汽通用五菱總銷量達50.4萬輛,較2024年同期大漲45.24%,占上汽集團總銷售量比重超過38%,成為集團銷量增長的核心引擎。

圖片來源:上汽通用五菱
不過,個別企業的上漲,掩蓋不了合資車企整體下滑或是長期下滑的局勢,這暴露出其產品迭代緩慢與電動化轉型滯后的雙重困境。尤其是新能源領域,多數合資品牌陷入產品競爭力不足、定價策略失效的雙重困境,難以適應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消費需求。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上汽通用五菱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和靈活的產品策略,通過宏光MINI EV等爆款車型打開了下沉市場,實現銷量大幅增長。一汽豐田則依靠混動技術的積累和產品線的更新,在合資陣營中保持難得的正增長。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能夠看到,只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合資品牌仍有機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生存空間。
展望未來,合資品牌的調整將進入更深層次的階段。一方面,弱勢品牌可能面臨整合或戰略收縮;另一方面,積極轉型的企業或將通過技術合作、供應鏈重構等方式重獲競爭力。大眾與小鵬、Stellantis與零跑的合作模式,或許會成為更多合資品牌的參考路徑。
這場行業變局的核心,終究還是回歸到技術革新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上。合資品牌若想打破當前困局,必須在智能電動化領域加快突破,同時更敏銳地捕捉中國消費者的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