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汽車,這一看似古老卻又煥發新生的能源解決方案,正逐漸在交通運輸領域嶄露頭角。早在汽油稀缺的年代,人們便嘗試在燃油中摻混工業酒精以維持發動機運轉。而真正將甲醇作為替代燃料提上日程,則要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瑞典。我國緊隨其后,在七八十年代便啟動了甲醇燃料的技術研發工作,并在九十年代末開始了甲醇汽車的試點。
甲醇汽車真正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09年山西省晉中市與吉利集團的攜手合作下,100輛甲醇出租車在當地上路。隨后,貴州貴陽、甘肅蘭州等地也相繼引入甲醇出租車,西安也在2018年加入了這一行列。甘肅、貴州等地作為首批甲醇燃料汽車試點地區,甲醇加注站建設起步較早,如今已頗具規模。
吉利,作為國內甲醇汽車的先行者,不僅在乘用車領域積極探索,更是將甲醇燃料應用到了商用車上。自吉利遠程商用車成立以來,雖然初期專注于電動輕卡的研發,但自2019年首款甲醇重卡遠程M100下線后,吉利在商用車領域的甲醇燃料技術得到了驗證。至今,吉利遠程的重型卡車產品已形成了以甲醇、純電動為主的多元化格局。盡管甲醇卡車一直面臨外界質疑,但吉利始終未曾放棄這一技術路線。
甲醇卡車的經濟性是其顯著優勢之一。甲醇燃料價格親民,每升僅需1-2元,而滿載重卡的百公里醇耗量約為90升,即便按最高值計算,百公里燃料成本也僅為180元,遠低于柴油車的245元。甲醇車還無需加注尿素溶液,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尤其是在危化品、短途、大宗物流運輸領域,甲醇卡車的成本優勢尤為明顯。
然而,甲醇卡車的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加注站點的稀缺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能夠大面積解決甲醇加注問題的地區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山西、陜西、甘肅、貴州等省份的部分城市。長途運輸中難以補能,讓許多卡車用戶望而卻步。
面對這一挑戰,吉利遠程已經開始推廣醇氫技術。該技術通過甲醇制氫,利用氫氣和氧氣在電池內反應發電,驅動卡車行駛。這一創新不僅降低了醇耗量,還提升了燃料經濟性。例如,遠程星瀚H這款車的風阻系數甚至低于特斯拉Semi,滿載情況下百公里醇耗量僅為52升左右,燃料成本較傳統甲醇卡車降低了近一半。
甲醇作為燃料,其環保性同樣不容忽視。相比柴油,甲醇在氮氧化物、硫化物、碳氧化物氣體的排放上具有明顯優勢,燃燒產生的氣體更加清潔。我國煤炭資源豐富,而純電動卡車在續航里程上仍存在瓶頸。因此,“短途用電,長途用氫”的理念逐漸得到行業認可。然而,氫燃料電池車的運營成本高昂,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吉利的醇氫技術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成為純電和氫燃料電池之間的有效過渡方案。
為了推動甲醇汽車的普及,吉利遠程計劃在2027年前在全國建成4000家以上的甲醇加注站,讓甲醇卡車的補能像傳統燃油車加油一樣便捷。屆時,甲醇卡車的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成為交通運輸領域中的一股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