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幾個老同學吃飯,席間聊起房子,52歲的老韓一把抓住我的手,眼圈都紅了:"老弟,我這次真是虧大了!"
原來今年初,老韓聽信了某房產中介的"政策回暖,樓市要起飛了"的鬼話,急吼吼地把廣州黃埔的老房子降價40萬賣掉,又花530萬在海珠區買了套網紅小區的房。
誰知道好景不長,才過了3個月,他小區同戶型的房子直接跌了50多萬。算上賣老房子的損失,這位大哥短短幾個月就虧了100萬!
"我特么真是上了賊船了!"老韓邊喝酒邊拍大腿,"都說樓市回暖,怎么到我這兒全是坑啊?"
聽完老韓的遭遇,我心里直嘆氣。其實像他這樣的"韭菜",今年可不少。表面看2025年樓市熱熱鬧鬧,實際上暗流涌動,坑多得很!
樓市"小陽春"就是個大忽悠
"小陽春"這詞我們都不陌生,說白了就是每年3、4月份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季,一般這時候買賣房子的人最多。
特別是去年10月那波猛烈的刺激政策出來后,11月開始一線城市成交量確實上去了。于是各路專家紛紛預測:2025年一定會迎來小陽春!
結果呢?
我查了克而瑞的數據,今年1月重點城市新房成交環比是漲了15%,3月份四大一線城市也確實不錯。但到了4月,直接就跌了28%!這個小陽春,說沒就沒了。
房價更是兩重天:北京、上海核心區微漲2%,而鄭州、石家莊這些城市同比跌了12%,三四線城市更慘,根本沒人問津。
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超7億平方米,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要賣35個月才能賣完,開發商只能拼命降價。
政策上喊著"止跌",市場卻還在底部掙扎,今年的樓市,比表面看起來復雜多了。
為啥樓市扶不起來?三個扎心真相
像老韓這樣的人肯定想不通:為啥政策都出了,樓市還這么慘?
我琢磨了一下,主要是這三點原因:
第一,政策見效太慢,人等不起
從去年9月中央喊"止跌回穩"開始,降首付、降息、松限購等政策一個接一個,但效果在哪呢?
就拿北京來說,五環外取消限購后,3個月才增加了18%的新客戶,大部分人還是在觀望。政策紅利主要流向了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核心區,三四線城市就算首付降到15%,成交量反而還跌了10%-30%。
政策是能托個底,但想靠它發財?做夢去吧!
第二,房子太多人太少,這個矛盾解不了
我國城鎮化率已經到67%了,意味著進城的人越來越少。但房子卻越來越多,庫存高得嚇人。
今年初,新房加上二手房,全國商品房庫存能住1.2億人,但每年新增城鎮人口才800萬。再加上今年要建120萬套保障房,直接把30%的剛需購房者分流了。
我一個朋友在沈陽的房子掛了2年,降了40萬都沒人看,這種情況現在太普遍了。
第三,人口斷崖,接盤俠沒了
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0后比90后少了4000多萬,未來10年買房的主力軍要少30%。同時,60歲以上老人已經超過3億,房子越來越多,人卻越來越少。
江蘇一個三線城市,以前搶破頭的學區房,3年時間價格跌了45%。賣房的大爺苦著臉說:"現在年輕人都不生孩子了,學區房賣給誰啊?"
2025年買房避坑指南:3條鐵律保住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