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設計總監揭秘:如何打造"最像概念車的量產車",四大技術壁壘無法逾越
還記得那些只在車展上驚鴻一瞥的概念車嗎?流線型的車身,未來感十足的內飾,還有那些看起來不太"量產友好"的設計元素——這些都是我們對概念車的印象。而當這些概念車最終變成街頭的量產車時,總會讓人不禁感嘆: "怎么跟展會上看到的不一樣了?"
上周我有幸采訪到奧迪設計總監馬克·利希特(Marc Lichte),在慕尼黑的設計中心,他破天荒地揭秘了奧迪如何在量產車中保留最多概念車元素的秘密。
"大多數人以為概念車和量產車的差距是設計師的妥協,但事實上,這是工程與藝術的博弈。" 利希特邊說邊向我展示最新的設計草圖,眼中閃爍著狂熱的光芒。
一、從概念到現實:奧迪的設計哲學
奧迪近年來的量產車與概念車相似度堪稱業內標桿。利希特透露,這源于奧迪獨特的"逆向設計流程"—— 先確定量產可行性,再放飛創意想象 。
"很多品牌是先讓設計師天馬行空創作概念車,再交給工程師'砍掉不可能實現的部分'。這注定會讓最終車型大打折扣。"利希特解釋道,"而我們是先明確技術邊界,再在這個框架內釋放創意,所以概念車里85%的元素都能被保留到量產車上。"
這種做法在奧迪E概念車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這款基于上汽奧迪聯合開發的純電動轎跑,從概念階段就考慮了中國市場需求和生產可行性,使其保留了雙電機四驅570kW的強勁動力系統和風阻系數0.23Cd的流線型設計。相較其他品牌概念車的"大跳水",奧迪的做法確實別出心裁。
二、四大"逾越不能"的設計壁壘
談及為何概念車總有一些元素無法量產,利希特列出了四大技術壁壘:
1. 浮空燈組與激光照明
"概念車上那些懸浮式的燈帶確實很酷,但現實中它們面臨兩大挑戰: 法規與耐久性 。"
利希特拿出一張E概念車的圖紙說道:"大多數國家的車燈法規要求固定安裝位置和亮度,而且車燈還需要經歷從零下40度到零上80度的極端溫度測試。浮空設計很難滿足這些要求。"
不過奧迪通過"視覺浮空"技巧,在新款A6上實現了類似效果——燈組實際固定在車身上,但外觀看起來像是懸浮的。
2. 無框超大玻璃車頂
"那種從前擋一直延伸到后備箱的全景天窗,是工程師的噩夢。"利希特笑著說,"它破壞了車身剛性,增加了翻滾風險,還會導致車內溫度失控。"
有趣的是,奧迪通過分段式設計和電致變色玻璃技術,在Vision V概念車上部分實現了這一效果。"我們不能做無框,但可以讓框架'隱形'。"
3. 隱藏式車門把手
"看似簡單的平板式隱藏把手,實際上是個技術怪獸。"利希特解釋道,"除了防凍、防水和耐久性考驗外,它還關系到車輛碰撞后的緊急開門功能。"
奧迪在量產車型上采用的半隱藏式把手,是概念與現實的最佳折中方案。
4. 超薄A柱與全景視野
"每個設計師都夢想把A柱做到像紙一樣薄,但這直接關系到生命安全。" 利希特嚴肅地說道。
奧迪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視覺欺騙——使用與車身同色的內飾材料,讓A柱在視覺上"消失",同時保持足夠強度承受28噸重量(這讓我想起沃爾沃XC90那傳說中能承受28噸重卡壓頂的安全標準)。
三、突破壁壘:奧迪的創新路徑
說真的,奧迪在突破這些設計壁壘上也沒閑著。利希特透露了幾項正在研發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