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馬客的讀者粉絲們,大家好!我是Martin,來自上海,從事時尚創意工作,是一名熱愛駕駛、對BMW比較偏愛的80后Bimmer,同時也是一名E底盤老寶馬的忠實用戶。
2013款E70 X5 35i 臻享限量版
提車時間:2013年11月
目前里程:146000公里
裸車價:93.4萬
文:Martin
“高大、威猛、霸氣,
是這代X5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
1、用車經歷&車輛信息:
我的第一輛寶馬是一臺進口版的2010款E90 325i,我至今依然迷戀它帶給我的那種駕控感受。原始、直接,車輛對路面的每一絲細膩反饋,都極其豐富。同時,緊湊的車身,低矮的坐姿,再配合上完整得如同一整塊鋼板一樣的底盤,擁有它的那幾年,我才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名Bimmer的快樂。
后來在換車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E70 X5,一臺看上去似乎與駕駛樂趣背道而馳的寶馬SUV。
當時是E70 X5即將迎來大換代前,在國內推出的一款限量版,配置相對領先版會豐富很多。運動型方向盤、前排運動型座椅、更精致優雅的細木紋中控內飾條,都讓這臺X5顯得更年輕、更運動,不再是印象中那些稍顯油膩的中年成功男士的固有形象。另外,升級了的19英寸輪轂,以及抬顯、電動尾門、電吸門這些配置的加入,使得豪華感也大有提升。運動且豪華的寶馬,是對我有極大吸引力的。
2、為什么選擇X5?
首先,作為一名Bimmer,換車的時候就壓根沒考慮過別的品牌(當然,保時捷除外,但只會購入911,卡宴就算了)。
其次,因為3系后備箱空間問題,以及長時間頻繁的跑高速,那兩張前排座椅的舒適性實在一言難盡。所以,一輛有著豐富駕駛樂趣、稍微大一點的后備箱,并且能夠舒適地頻繁穿梭于高速的日常用車是我迫切需要的。
在最終選定X5之前還考慮過F11 530旅行版,我其實也是個旅行車愛好者,只是當初在試5旅的時候,從駕駛層面來說,它并沒有給到我太多的驚喜,雖然還是直六,看著也足夠漂亮和優雅,但不知為什么,就是沒有想立刻擁有它的那種沖動。
于是,就把目光轉向了更大尺寸、動力更強勁的X5。
人有時候就是這么矛盾,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歡開大車,可卻又對這輛又高又大的X5喜歡的不得了。高大、威猛、霸氣,是這代X5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曾幾何時,我一直視它為自己的夢想之車。
帶著些許的懷疑,試駕了這輛高底盤大寶馬,結果令人驚喜,它開起來竟然沒有一點SUV的駕控感。方向精準且回饋豐富,油門線性,動力十足,典型的寶馬式調教,雖是SUV,但過彎時懸掛韌性十足,支撐力非常好,側傾的抑制也非常優秀,再加上SUV獨有的高視野,通透寬敞的車內感受,這就是我當下最需要的那輛車。
3、外觀:
如果說在那個年代,有一輛車能夠將霸氣的外觀、高大的車身和一流的操控,結合得最完美的話,那一定是這輛E70 X5。
含蓄、內斂的雙腎格柵,優雅的四圓形天使眼,這一經典的設計組合在如今的新寶馬上幾乎是看不到了。
從個人角度來講,我對E底盤時代的寶馬會更偏愛一些。時代因素,個人的情感和審美,都有關系。
經典,是我對那個年代的寶馬最喜愛的描述。
4、內飾:
它可能沒有人們傳統審美中的那種豪華,但寶馬對豪華有自己的理解。古典,是寶馬一直以來對于內飾設計風格的一種詮釋。并且,用料厚實,質感十足,這也是我尤其鐘愛E底盤老寶馬的原因之一。
5、動力:
TwinPower Turbo,寶馬從自然吸氣轉向渦輪增壓時代的第一款渦輪增壓發動機。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寶馬第一款渦輪增壓發動機是N54,就是用在1M和E89 Z4上的那臺,雙渦輪、很暴力、潛力巨大,但問題多多,在此就不展開細說了。
后來寶馬經過改良之后,代號為N55的單渦輪雙渦管增壓發動機才開始慢慢普及,前期的N55需要特別注意高壓油泵的問題,也算是個通病吧,但后期寶馬基本上已經解決了這個難題,所以,N55在耐用性上完全不用擔心。
至于動力方面,306匹的N55帶動這個大家伙,綽綽有余。并且,出色的低扭讓頻繁的市區代步顯得尤其輕松,高速上更是澎湃有力,游刃有余。
我非常喜歡這臺N55發動機的日常表現,可靠、耐用,動力線性又后勁十足。你可以永遠相信寶馬的直六,不管是NA還是TURBO。
6、空間:
我一直對這輛X5的后備箱空間相當滿意,并且也非常喜歡它后備箱的設計結構,上下兩段分別開啟,俗稱天地門,出去玩的時候可以把它當一個小桌板,臨時放上一點東西,或者當作休閑放松的小平臺,偶爾坐一下,前提是你的體重不能超過120斤。
寬敞的車內空間是另一個驚喜,尤其是前排那兩張寬大的運動型座椅,再也不廢腰了,開得最多的一次,一天來回800多公里,沒有任何不適。
7、駕駛感受:
都說SUV跟操控搭不上任何關系,但我想說,那是因為寶馬X5還沒誕生。只要你不是拿著跑賽道的標準去要求它,這輛X5的駕控感受絕對會讓你滿意,它依舊是那個會讓你嘴角不由自主發出微笑的寶馬。
它看著很高大,但動起來卻一點也不笨重,得益于寶馬的主動轉向,轉彎半徑很小,在擁擠的上海街區來回穿梭顯得異常輕松和自在。高速彎雖有SUV不可避免的側傾,但已被抑制的很輕微,車身在彎道中也沒有一絲多余的晃動,尾部循跡性非常好,不拖泥帶水。還是那句話,開著它并不像是在開一臺SUV。
并且,高高在上的坐姿,帶來極度寬敞的駕駛視野,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的非常爽。
8、油耗&保養:
自從增購了一輛Z4作為日常代步用車后,這個老伙計我已經很少使用它了。它現在的主要任務基本只用于長途自駕,更寬敞的車內空間、更舒適的座椅,以及更強的通過性,它能帶我去到更遠的地方。
因此,目前的油耗多數是基于跑高速得來的,大概在每百公里9L~10L左右。至于保養的話,老車嘛,不可避免的會定期更換一些易耗件、易損件,所以,參考性不是很強。除此之外,像機油機濾那些常規保養,跟別的六缸寶馬沒什么區別,只要定期更換就行。
還有個認知誤區,借這個機會也說一下。有很多人覺得老寶馬難伺候,這漏那漏的,還各種燒機油,其實,這跟自己平時的用車習慣有很大關系。對愛車,我一貫崇尚以養代修,用好一點的機油,根據車況按時做保養,這是基礎,定期檢查車輛上的易耗件、易損件狀態,如果有一點問題,必須立刻換掉,這個很重要,否則容易小問題變大問題。
我的這輛老伙計,使用了近13年、里程數近15萬公里,從來沒掉過半點鏈子,狀態依舊如青壯年時期,發動機平順有力,也不燒機油。
9、缺點:
即使再優秀的車,它也有不完美的地方:
1、高速風噪比較大,因為X5的車身設計偏硬朗,所以在所難免,但習慣了,還能接受。
2、老美的裝配工藝是真的差,各種粗曠、豪邁的縫隙,鈑金件與鈑金件結合處的不平整,強迫癥的我實在是受不了。
3、重點說一下這個液壓帶主動轉向的方向盤,跟自己之前那臺3系的普通液壓方向盤的手感完全不一樣,3系的那個轉向手感除了更重手,及轉彎時需要打更多的角度以外,都要優于這個主動轉向,尤其是車輛回正時的那個力回饋,絲滑且均勻,略帶一點輕微的阻力。每次出彎后的方向回正,你的雙手根本不需要介入,你只需要控制好自己腳下的油門和剎車,車輛便會像你的大腦一樣,回到你想要的那個車身姿態,非常自然。但X5完全不一樣,很黏手,每次出彎,你都要主動介入,來幫助它保持你所需要的車身姿態和方向,我不太明白為什么更高級的主動轉向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四驅的關系?
10、總結:
時過境遷,在如今這個新能源橫行的年代,已經很少有燃油車能讓我們眼前一亮,而那個曾經百花齊放的內燃機時代,也終將成為我們最美好的記憶。所幸,我擁有過,且還保留著。也許會有那么一天,我喜歡上了另外一輛車(前提必須是內燃機),卻因為額度的原因,不得已要將這臺老伙計置換掉,到那時必定會很不舍,但在我的用車生涯中,它一定是極為重要的那一個。
在此,特別感謝寶馬客平臺,有這個機會,讓我為我的這臺老伙計寫點什么,就算作紀念吧,紀念這十幾年來有它作伴的風風雨雨,也紀念這十幾年來自己的點滴成長。
不管如何,我們終將面向未來,而在這未知的新世界,愿每一位愛車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喜歡的那一份堅持。
編輯點評:
寶馬X5的動力性能強勁、懸掛調較優秀、重量分配合理、四驅系統智能、品牌口碑良好,因而獲得了“公路之王”的美譽。自1999年推出以來,寶馬X5的全球銷量已突破300萬輛,成為了這個級別車型的標桿。第二代寶馬X5(F70)繼承了第一代X5(E53)的優點,并進一步發揚光大。恭喜車友Martin,時至今日依然擁有F70 X5,并且車況良好,希望這臺X5能陪伴Martin度過更多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