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汽車銷量數據查詢平臺顯示,4月份傳祺向往S7銷量僅2977輛。這也是傳祺向往S7在3月份上市后,首個完整銷售月份交出的成績。
而在此之前官方曾宣稱向往S7上市12小時大定突破10258輛。現實中的銷量數據與官方宣傳的訂單量差距如此之大,讓人不得不懷疑廣汽傳祺訂單量到底有多少“水分”。當然,這也難免使得對此車有所關注的消費者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
而上市首月銷2977輛,對于一款新車而言,這樣的成績顯然并不優秀。作為對比,4月份上市的L當月銷量達到了5229輛,同月上市的長安啟源Q07當月銷量也達到了3119輛。而上市一個多月的傳祺向往S7在4月份銷量僅為2977輛,的確有些“難看”。
要知道,今年以來廣汽傳祺銷量已連續4個月下滑,1-4月份累計銷量為93891輛,同比下滑23.8%,其中4月銷量24650輛,同比下滑34.67% ,成為廣汽集團旗下跌幅最大的品牌。同時自傳祺GS4跌下“神壇”之后,廣汽傳祺一直靠MPV來支撐銷量。而燃油車市場的持續低迷,也讓廣汽傳祺不得不向新能源市場發力。
而傳祺向往S7的推出,無疑是帶著提振傳祺銷量的使命而來,但是上市以來低迷的銷量成績,也很難讓人看出其未來的市場潛力。
從傳祺向往S7的配置來看,新車并未拿出十足的誠意對待消費者。新車除高配車型之外,20.98萬元、19.58萬元、17.58萬元的車型上均未配備輔助變道、遙控泊車,同時疲勞駕駛提示功能也未在以上車型上出現。要知道,相比高配車型,中低配車型更具備走量的優勢,但在配置上卻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點的確值得傳祺高層深刻反思。
此外,自2019年廣汽傳祺銷量慘遭滑鐵盧以來,其在自主品牌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而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的不斷崛起,再加上理想、蔚來、小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的不斷壯大,廣汽傳祺早已從一線自主品牌滑落至二線自主品牌。依照廣汽傳祺目前的品牌力,難以支撐廣汽傳祺向往S7超20萬元的售價。因此,在同級產品中,傳祺向往S7并不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
而廣汽傳祺向往S7作為傳祺“向往”系列產品的中首款產品,其上市后不溫不火的表現,也勢必對未來即將上市的傳祺向往M8、傳祺向往S9等產品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近期,廣汽傳祺還進行了重大人事調整,據悉,馮興亞卸任廣汽傳祺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職務,由閤先慶接任,同時部分高管職位也進行了調整。而在人事動蕩的影響下,廣汽傳祺向往S7接下來的營銷策略以及市場推廣節奏是否會受到影響,也很難說。而在新車效應遞減的情況下,對于這款新車未來的市場表現,也將形成更為不利的影響。
寫在最后
廣汽傳祺向往S7的推出,可以說豐富了廣汽傳祺的產品陣營,更是其發力新能源市場的重要布局。但是目前來看,這款新車的銷量成績并沒有達到預期表現。一方面是產品力并不突出,價格方面也難以打動更多的消費者。此外,同級市場中的競爭對手同樣實力強勁,而廣汽傳祺向往S7在沒有實現一炮走紅的情況下,未來“翻身”的機會還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