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向AI假圖下手的電商平臺來了。
3月27日,淘寶正式發布新規、并發出《治理AI假圖,保護消費者和原創商家權益倡議書》,表示淘寶即日起正式全平臺啟動AI假圖治理,打擊“AI假圖欺騙消費者、侵害原創品牌商家的違規行為”。
倡議書中提到三個關鍵點:嚴重貨不對板的AI假圖必須管制、商品圖片應以實拍為核心,以及“平臺必須具有價值取向”,淘寶倡議全行業都加入對AI假圖的治理。
不過在電商行業,AI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商家用AI創作文案、設計圖片、擔任客服,用途非常廣泛。并且淘天商品眾多、圖片數量巨大,打擊AI假圖的難度也較大。
作為第一個向AI假圖重拳出擊的電商平臺,淘天似乎下定了決心。
AI假圖“受害者大賞”,不只有消費者
淘寶這次要治理的“AI假圖”是什么?
“AI假圖”是指AI生成、美化過后的商品圖片,有的商家利用越來越成熟的AI生圖工具,將商品套在虛擬模特身上展示上身效果,有的則是完全用AI“憑空捏造”商品圖,導致AI假圖和實物圖相去甚遠。
在女裝服飾“重災區”,能看到不少“受害者大賞”。
AI假圖和實物圖往往色差巨大、面料皺皺巴巴、版型不一致,AI生成的服裝效果和衣服實物大多只有三成相似度。但是AI生成的圖片卻越來越逼真,消費者練出火眼金睛也難以分辨真假。
這不光導致消費體驗直線下降,也導致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信任度降低。比如網友評論,家里長輩“根本分不清AI假圖”,買完就后悔。
當然受害者不止是中老年群體和服飾消費者,像這種專坑園藝愛好者的“AI小貓花”竟然也賣得很好,實際種下去、長出來的是三色堇,令人哭笑不得。
而比AI假圖賣家秀更離譜的是,評論區買家秀也被AI攻陷了——商家可謂是排了一手好戲:不是怕貨不對板嗎?那就用AI生成“對板”的圖片刷好評。
如此一來,消費者想看幾條真實評價是相當的難。
因此,對消費者而言,平臺開始治理AI假圖,無論如何都是好事一樁——商品圖可信度會相應提高,被賣家秀欺騙的幾率也降低了,更免去了不必要的退換貨流程,購物體驗將會得到改善。
另一邊,原創商家受到的傷害更直接。我們經常能看到同一件衣服用被幾家店鋪同時上架,用的都是同一張商品圖,分不清誰是實拍,誰是盜圖,誰又是用了別家模特AI“換頭”、商品照片AI生圖,最后真正實拍的商家也疲于維權。
此次淘寶打擊AI假圖消息一出,不少原創商家都覺得是個“利好消息”。
除了造假,抄襲、侵權也可能因為AI工具的普及變得更容易。
近期GPT4o大熱,大家紛紛使用其生成各種風格的AI圖片,吉卜力風格最火,腦洞大開的網友們借助GPT4o,幾乎把萬物都用吉卜力風“改造”了一遍。但這很快引發了輿論關于版權的擔憂,很快,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在社交平臺 X 上宣布ChatGPT 圖像生成功能開始暫時受限。無論是版權爭端還是商用隱患,關于AI生圖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總的來看,治理是好事。不過,AI使用的邊界究竟在哪里?淘天開始打擊AI假圖,是不是意味著AI工具都不能用了?
對此,淘寶表示:“AI可能沒有價值判斷,但AI的使用者必須有判斷,平臺必須具有價值取向。AI的發展和使用應該提高消費體驗、促進原創、保護合法商家權益,而不是成為黑灰產違規獲利的工具。”
也就是說,淘寶不是禁止使用AI,而是鼓勵用AI創新,也鼓勵商家使用更真實、更還原實物的圖片。
對于“是否失真”,淘寶也給出了三點明確的標準。
一是商品品質失真或款式不符,二是商品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展示,三是使用失真場景或不存在場景,進而導致商品展示失真。
像磨皮過度、紋理褶皺模糊、人體畸形,已經看不出實物商品是何模樣的AI商品圖,一定是屬于違規情況。商家要借此機會做好自查,趁早調整商品圖,做好技術合規,避免踩到平臺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