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消息,日前,上汽集團(600104.SH)發布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
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6275.9億元,同比減少15.73%;歸母凈利潤為16.66億元,同比減少8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全年凈虧損為54.09億元,上年同期扣非凈利潤為100.45億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0.88元(含稅)。
上汽集團2024年的毛利率為11.02%,同比下降0.36個百分點;其中整車業務的毛利率僅為3.86%,同比下降1.03個百分點。
面對市場的復雜挑戰,上汽集團采取了積極的調整和改革措施,整合自主品牌核心業務,推動對外合作,其聯手華為打造的鴻蒙智行第五“界”,首款產品將于今年秋季上市。
這些調整已初見成效,反映在2025年一季度財報上,公司的銷量、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資料配圖 圖據視覺中國
銷量大幅萎縮
比2023年少賣100萬輛車
上汽集團的業績承壓與銷量萎縮密不可分。公司在業績預告中表示,2024年實現整車批發銷量401.3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20.07%。同時,因燃油車市場下滑、價格戰持續升級,公司銷售收入減少,毛利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此前連續18年為國內銷量最高汽車集團,2024年該紀錄被比亞迪(000625.SZ)終結。
具體到各板塊,上汽集團的“舊三駕馬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持續下滑;同時“新三駕馬車”——新能源、出海和自主品牌的增長不如預期。
2024年,上汽大眾的銷量為114.81萬輛,同比下滑5.51%;上汽通用銷量43.5萬輛,同比下滑56.54%;上汽通用五菱銷量134.01萬輛,同比下滑4.49%。三家公司主要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5%、22%、77%。
而在巔峰時期的2018年,“舊三駕馬車”的銷量分別為206.5萬輛、197萬輛、207.2萬輛,合計610.7萬輛,占上汽集團當年總銷量的86.6%。
2024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123.4萬輛,同比增長9.9%,占總銷量的30.75%,新能源滲透率未跑贏大盤;被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2024年銷售6.6萬輛,同比增長71.2%,僅完成銷量目標的55%,在造車新勢力中墊底。
上汽集團2024年的海外市場批發銷量為103.8萬輛,同比下降14.06%,終端交付量為108.2萬輛,同比增長2.6%。相比之下,奇瑞集團2024年出口汽車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反超上汽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冠軍。
2024年,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零售銷量為274.1萬輛,占公司銷量比重近60%,同比提升約5個百分點。其中包括榮威和名爵等的上汽乘用車全年銷量為70.7萬輛,同比下滑28.3%,產能利用率為68%;上汽大通銷量為17.76萬輛,同比下滑21.63%,產能利用率為48%。獨立運營三年的飛凡汽車,由于銷量和業績遲遲沒有起色,與榮威合并回歸上汽乘用車。
賈健旭提出“學會跪著做人”
打出三套組合拳
2024年下半年開始,上汽集團的管理層進行了大調整,并開啟了一系列改革。
2024年7月,原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退休,上汽集團原總裁王曉秋接任;同時,原集團副總裁、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接任集團總裁。
賈健旭提出:“我們要學會跪著做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今天已經不是合資主導的世界了,我們要全面創新,把自主作為我們主攻的方向。”
圍繞自主品牌主攻方向,上汽集團設立了“大乘用車板塊”,對乘用車分公司、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企業實施一體化管理。
今年2月下旬,一則由賈健旭簽發的《關于大乘用車干部任免的通知》流出,披露了上汽擬調整中高層干部達63人。據每日經濟新聞,上汽乘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通知的內容屬實。
賈健旭在4月10日晚的“上汽之夜”媒體發布會上表示:“為了應對市場的挑戰,我們練就了三套‘拳法’,內外兼修,準備在這場‘肉搏戰’中打出新天地。”
這三套“拳法”分別是:聚焦于內部調結構,整合自主品牌核心業務;聚焦于外部協同,積極推動對外合作;聚焦于全球化,擴大海外版圖,持續輸出“中國智造”。
王曉秋表示,上汽將一方面繼續與老朋友大眾、通用等合資伙伴共創,另一方面與華為、Momenta、地平線、字節跳動等跨界伙伴合力打造產業新生態,讓全球頂尖技術加速落地應用。
今年2月,上汽集團與華為簽訂深度合作協議,聯合推出全新品牌“SAIC尚界”,這是繼問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鴻蒙智行家族的第五“界”,首款車型將于2025年秋季上市。
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上,上汽正式發布海外戰略3.0——Glocal戰略,即“全球+本土”的組合戰略,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產品輸出”轉向“標準輸出”。
一季度業績企穩
目標2025年整車銷量超45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