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屏手機市場越來越熱鬧,尤其是小折疊,那叫一個“潮”,簡直是時尚單品和科技玩物的完美結合。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大家的目光自然而然就投向了三星的下一代小折疊旗艦——Galaxy Z Flip 7。按理說,作為三星重磅新品,配置上肯定得拉滿,芯片嘛,不請個“頂級外援”驍龍坐鎮,至少也得是自家的最強芯吧?
然而,最近從供應鏈和各路爆料大神那里傳出的消息,聽著有點讓人捏把汗:據說,即將于 7 月份三星 Unpacked 活動中發布的 Galaxy Z Flip 7,可能會搭載三星自家的 Exynos 2500 芯片!
等等,Exynos 2500?這不是那顆采用三星 3nm GAA 先進工藝打造,但最近一直被“良率低迷”傳聞纏身的芯片嗎?
沒錯,就是它。根據最新的爆料,盡管 Exynos 2500 的量產早在今年 2 月就啟動了,但這個 3nm GAA 工藝的爬坡過程異常艱難,導致目前芯片的良率“感人”,據說只有 20% 到 40%!想象一下,生產十顆芯片,可能只有兩到四顆是能正常工作的,這浪費得多厲害?芯片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大規模量產通常得等良率達到 60% 甚至更高,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成本。
那問題來了,為啥在良率這么低的情況下,三星還可能冒著風險,把這顆芯片塞進自家重磅新品 Flip 7 里呢?
答案直白到有點殘酷:省錢。
據說,Flip 7 其實此前已經用高通的驍龍 8 Elite(這應該是下一代驍龍旗艦的定制或變體名稱)跑過了所有內部測試,而且結果表現不錯。但最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決定使用 Exynos 2500 的主要驅動力,在于兩款芯片組之間巨大的價格差異。即使 Exynos 2500 因為良率低導致每片晶圓的成本可能更高,但攤到最終芯片上,它依然比采購高通的頂級旗艦芯片要便宜不少。
犧牲性能,換取成本優勢,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是的,三星在芯片策略上,似乎總想在自研和外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或者說,是想盡可能擺脫對高通的過度依賴。這次在 Flip 7 上硬推 Exynos 2500,很可能就是這種策略的最新體現。
良率低意味著什么?
首先,初期供應量肯定會受限。爆料稱,三星初期可能會供應約 20 萬臺搭載 Exynos 2500 的 Flip 7。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少,但考慮到全球市場,可能并不算多,后續產量能否提升,完全取決于 Exynos 2500 良率的改善情況。
其次,也是用戶最關心的,性能和穩定性會不會受影響? 良率低本身不直接等同于可用芯片性能差,但它確實反映了制造工藝的不成熟。理論上,在較低良率下挑選出來的“合格品”,其體質和穩定性可能不如在成熟工藝下生產的芯片那么一致。用戶拿到手的 Flip 7,性能表現會不會出現波動?這是個潛在的風險。
但這事兒背后,還藏著三星更大的野心,或者說,是一個長遠的戰略考量。搞自研芯片,尤其是攻克像 3nm、2nm 這樣的先進制造工藝(GAA 架構是未來的趨勢),是個燒錢又燒腦的事兒。良率低固然令人頭疼,短期內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投入,但它能給三星的晶圓制造部門提供寶貴的實戰經驗和數據反饋。
說白了,三星可能正在用 Flip 7 這款產品,為自己的 3nm GAA 工藝“交學費”,同時為后續更關鍵的 2nm GAA 工藝鋪路。畢竟,三星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可是明確提到了,計劃在 2025 年下半年全面啟動 2nm 晶圓生產,并力爭拿下更多訂單,目標正是要跟目前在先進工藝領域一家獨大的臺積電掰掰手腕。通過在 Exynos 2500 上趟過的坑,他們希望能加速提升 2nm 的良率(目前據說已達到 30%)。
所以,用低良率的 Exynos 2500 首發 Flip 7,對三星來說,更像是一石二鳥: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組件采購成本,又能讓自家的先進工藝產線跑起來,積累經驗,服務于更長遠的半導體制造大業。
對消費者來說,這可能就成了一道選擇題:你是愿意為了更具性價比的價格(如果三星真的能把省下來的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承擔一點性能和良率波動(理論上)的風險,還是更希望拿到一顆由行業龍頭代工、性能更有保障的芯片?
Galaxy Z Flip 7 預計 7 月份就發布了,屆時一切都會揭曉。三星這步“刀尖上跳舞”的棋,能不能走好,Flip 7 的市場表現和用戶口碑會不會受影響,我們拭目以待。畢竟,對于追求極致體驗的消費者來說,性能和穩定性,可不是能輕易妥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