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谷深山區蜿蜒的鄉村道路上,一輛輛公交車穿梭其間,它們載的可能不是乘客,而是快遞的貨物。這是本市“交郵合作”新模式的試點,率先在鎮羅營和熊兒寨兩個鎮落地。
平11路公交車從平谷城區出發,途經熊兒寨鄉到達鎮羅營鎮。“以前,我這公交車就是拉拉乘客,現在還得給鄉親們帶貨呢!”公交司機許永有師傅一邊穩穩地開著純電動公交車,一邊說起自己的新職責。
自從參與了“交郵合作”項目,許師傅的公交車就成了鄉村快遞和郵件的“移動驛站”。每天在完成正常的客運任務后,他還得利用非高峰時段,將一些快遞從城區上運送到鄉鎮代收點。“雖然工作量大了一些,但看到鄉親們收到東西時的高興勁兒,我覺得一切都值了。”許師傅的話語中透露出滿滿的成就感。
在熊兒寨鄉花峪村,60多歲的孫寶貴孫大哥站在村代收站點前,從網格員李文軍手中接過一件快遞。“以前,我得走好幾公里路到鄉中心村去取快遞。”孫大哥感慨地說,現在好了,村郵站建在家門口,公交車直接就能把快遞送過來,再由網格員送到每家每戶。
對于快遞公司來說,“交郵合作”模式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鎮羅營、熊兒寨都位于平谷的深山區,以往,快遞公司得派專車到偏遠鄉村去送快遞,成本高不說,效率還特別低。現在有了公交車的幫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成本也降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兩個鎮的林果業占比很大,到了水果成熟的季節,村民今后往外發快遞更方便了。
平谷區交通局四級調研員劉占海表示,快遞進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谷區一直致力于打通農村寄遞的“最后一公里”。通過“交郵合作”的模式,有效整合了交通、郵政、快遞等資源,優化了線路布局和運力配置,為鄉村經濟的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平谷區的“交郵合作”模式還會逐步向全區推廣。未來,平谷區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的應用和探索,不斷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提高快遞服務的覆蓋率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