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車企在行業極度內卷中,陷入價格戰泥潭時,長城汽車掌舵人魏建軍,卻悄然扣動技術扳機,撕開了四驅市場的全新戰場。
從“保定車神”到“技術鬼才”,這場由魏建軍親自發動的“四驅技術平權運動”,不僅讓長城在新能源混戰中找到突圍的支點,而且更有可能掀起一場改寫行業規則的技術革命。
1. 魏建軍扣動扳機
眾所周知,四驅一直都是性能和操控的代名詞。當然,四驅同時也是昂貴和豪車的標配。
四驅系統結構復雜,導致成本高昂,使其難以在中低端車型中普及,普通老百姓很難享受到四驅技術。
不過魏建軍改變了這一切,他帶領長城汽車,正在把四驅帶入每一個中國普通老百姓家庭。
日前上市的中型SUV新車——二代,全系標配第二代Hi4四驅系統,售價13.18-16.98萬元,限時換新價只要11.68-15.48萬元。
魏建軍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豪車才有的四驅系統,下放到10萬元出頭的新車上,掀起了一場“四驅平權”革命。
近30年造車生涯,魏建軍帶領著長城汽車,早已具備了全棧自研以及產業鏈垂直整合的能力。這讓長城邁過了四驅平權的成本關,得以把四驅技術門檻降至10萬元出頭。
兩年時間,長城汽車發布兩代Hi4四驅技術,顛覆固有的價值體系,宣告著四驅平權時代的到來。
2. 核心技術的顛覆
四驅平權帶給消費者最大價值錨點,就是價格、能耗和安全。
第一,兩驅價格,四驅體驗。十萬出頭,相當于同級兩驅車的價格,就能獲得過去幾十萬上百萬四驅技術的體驗,這對消費者很有吸引力。
第二,兩驅能耗,四驅性能。
第三方公證機構公證顯示,二代梟龍MAX饋電油耗僅為4.6L/100km;從100%電池電量降到12%,平均油耗更是低至3.7L/100km。
標配Hi4全新MPV車型高山,饋電油耗低至7.15升,比增程車型油耗低0.9升-1升。
第三,當下新能源車事故頻發的當下,安全成為很多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統計,兩驅車事故死亡人數將近是四驅車的兩倍!四驅不只是動力性能的象征,而且還是安全的保障。
不同于傳統的四驅結構,第二代Hi4采用“前軸發電驅動+后橋獨立電機”布局,做到了50:50軸荷分配,具備更強的抓地力更強和操控穩定性,能夠更加有效第避免剎車失控和轉向不足的情況發生。
3. 長城打響突圍戰
魏建軍扣動Hi4的扳機,射出的不僅是技術子彈,更是長城汽車的突圍戰。
首先,這是一場對四驅壟斷技術的攻堅戰。
在燃油車時代,四驅技術被西方跨國車企牢牢把控,每一項專利都像一道高墻。
但長城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創新采用雙電機前后軸分布式布置,實現串并聯電混四驅架構,讓中國品牌的技術子彈,穿透四驅百年技術壟斷的城墻。
更為重要的是,長城的Hi4技術,將四驅門檻降低到普通老百姓都能夠到的高度,使之從“奢侈品”變為“日用品”。
其次,這更是一場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激烈混戰中的突圍戰。
2016年,長城汽車年銷量規模就突破了百萬輛,可是如今依舊徘徊在這一高度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爆發的最近四五年,比亞迪、吉利、奇瑞均乘勢而起,銷量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如果不看凈利潤等車企發展質量,只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長城汽車確實有點掉隊的意味。
毋庸諱言,新能源汽車時代,長城汽車在產品和銷量上的聲量,相較于其在燃油車時代小了很多。
此外,過去兩年魏建軍以“吹哨人”的姿態,公開批評了很多行業亂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淹沒和弱化了長城汽車在產品上的大眾印象。
如今,長城第二代Hi4憑借獨特的技術路線,與比亞迪DM-i超級混動、吉利雷神混動、奇瑞鯤鵬混動,形成四足鼎立局面。
而且,長城這一技術,在很多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當四驅平權成為新常態,長城汽車無疑就是最大的贏家。
當然,技術的最終勝利,終需市場的加冕。長城汽車這場突圍戰的終局,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