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大車是消費升級的目標,小車往往被輿論冷落。今年,10萬元左右的小車銷量暴增,成為市場新寵。小車市場升溫有哪些原因?誰是小車的主力用戶?他們青睞什么樣的產品?暢銷車型又呈現哪些變化趨勢?
政策市場 雙線驅動
五一假期前夕,蔚來旗下的智能電動高端小車螢火蟲開啟交付,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11.98萬元和12.58萬元。首批用戶里有一對“小兩口兒”剛剛“學本兒”,又要在北京二環內通勤,他們說在寸土寸金的地方開大車有點“被動”,必須選一輛好開的小車。
螢火蟲藍色港灣門店主管鄒涵告訴北京交通廣播,“小兩口兒”鐘情于露營,看中這款車“得房率高”,對車內空間比銷售人員還“門兒清”,他們精準計算過,小車的后排可以放下行李箱、帳篷、野營桌、凳子,還有一米長的燒烤爐,防水的前備箱可以放置冰袋和食材,換電形式也能滿足郊區出行的需求。
鄒涵介紹,從4月19日上市以來,門店每天的試駕都從早9點排到晚10點,大多是年輕人選購第一臺車,7月底前購車能享受10年智能領航輔助駕駛的免費使用權,目前提車周期大約3-4周。
除了智能電動小車,燃油小車也有不少市民青睞,今年10萬級銷量榜的燃油車冠軍是朗逸,北京國服信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泰向北京交通廣播介紹,這款車月均銷量50臺,僅次于帕薩特、途觀和途昂,如果在非一線城市,朗逸的銷量會更高。這款車的用戶大多35歲以上,男性占到七八成比例,他們大多淘汰了車齡十幾年的舊車,以平級消費的方式換車,目前國家報廢補貼1.5萬元疊加企業補貼4000元,算上稅收保險不到10萬元就可以提車。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北京交通廣播,小車市場升溫的首要原因是政策作用,國家報廢更新補貼、地方以舊換新補貼都推動普通公眾購車,10萬元消費中有數萬元成本由政府和企業補貼分擔,可以加快換購步伐。另外,中國車市進入家庭第二輛車的增購周期,全家出行的大車已經到位,便利實惠的小車剛好作為補充,預計今年小車市場還將持續熱銷。
四類用戶 各取所需
10萬元小車的用戶有哪幾類,又對應怎樣的用車需求?新車銷售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向北京交通廣播介紹,小車最主要的用戶是女性群體,大多需要一輛“媽媽代步車”用于通勤或接送孩子。這類需求真實存在,但往往緊迫性不高,因此潛在用戶會衡量不同競品的性價比,足夠實惠稱心才會出手購買。她們關注車輛顏值,出行里程不需要太長,由于后排座位大多是小孩的專屬區域,車內空間需求相對較低,因此大多青睞電動車型。
第二類是年輕人“練手車”。易車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分析師周麗君向北京交通廣播介紹,年輕人初入職場,需要一輛車通勤代步,購入10萬左右的小車不會造成太大負擔,其中女性更多偏愛吉利星愿、比亞迪海鷗、小鵬MONA等車型,男性用戶可能偏向領克03、奧迪A3等車型的基礎款,比如奧迪A3的部分終端價格已經來到13萬元。
另外,有些年輕人駕駛經驗少,小車行駛和停放更簡單。螢火蟲藍色港灣門店主管鄒涵介紹,有用戶在北鑼鼓巷試駕,小車在狹窄胡同中穿行自如,由于主副駕之間沒有貫通的扶手箱,小車貼墻停靠后,駕乘人員從另一側車門出入也很便利。周麗君認為,“練手車”將是小車市場的增長重點,這類產品尤其是燃油品類需要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滿足年輕人的需求。
第三類是爺爺奶奶的代步車。易車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分析師周麗君介紹,老年人比較認可大品牌和傳統車型,朗逸、軒逸等是最適用的產品,也有這類用戶選擇二手車,進一步降低購車成本。
第四類是企業工作用車,北京國服信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泰告訴北京交通廣播,朗逸很受大型企業偏愛,往往會批量采購,用于一線人員的工作出行,燃油車沒
有里程限制,小車油耗相對可控,朗逸車型還提供動力總成終身質保,降低了養護成本。
集中度提升 智能化放緩
在小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8-10萬元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增長近8成,燃油車增長不足一成。10-15萬元區間的情況更加明顯,燃油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9%,同級別新能源車銷量增長高達127%。
新車銷售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向北京交通廣播介紹,新能源替代燃油車的過程“從小到大”依次蔓延,A0級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70-80%,A級市場大約50%,雖然大眾、豐田、日產還有主銷車型堅守陣地,但是大趨勢很難逆轉。
易車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分析師周麗君認為,燃油小車的忠實用戶中,有部分選擇更實惠的二手車,購車價格可以從8、9萬元降低到2、3萬元,進一步擠壓了燃油新車的銷量。
從動力類型看,今年純電車型在小車市場風頭正盛,插混和增程新產品數量較少,銷量也不突出。正在進行的上海車展上,零跑B01、五菱星光2025、極狐T1等新車都是純電驅動。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電池碳酸鋰成本從去年的每噸八九萬元,下降到今年的每噸六七萬元,純電車型成本進一步降低,再加上使用環節極低成本,更符合小車用戶需求,預計“純電”將在這一細分市場占據更多份額。
伴隨著充分競爭,小車的細分市場產品豐富,但銷量更多集中在頭部產品,吉利星愿、宏光MINI EV、比亞迪海鷗、秦PLUS新能源、朗逸包攬了大部分銷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北京交通廣播,主流廠家推出小車,在新技術導入、產品規模效益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后續市場集中度可能進一步提高。
備受關注的智能化領域,智駕平權過程出現反復,終端市場上,有智駕版車型暗中降價,用戶咨詢時基本都會談及事故,并且呈現出謹慎的狀態。新車銷售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認為,12萬元以上車型今年會全面普及組合輔助駕駛,不過小車市場的“全民智駕”速度可能放緩,并且價格會出現下降趨勢。易車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分析師周麗君認為,此前企業在宣傳營銷時拔高輔助駕駛的概念,主要為了抬高售價,如今吹牛的水分和價格雙雙跌落,是技術回歸實際價值的過程,經過這一輪調整和波動,車輛智能化還會持續推進。